贸易博览会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平台经济理论视角

2019-09-04 09:03郝宇彪刘江汇
社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博览会贸易服务

郝宇彪 刘江汇

一、引 言

自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在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下,WTO多边贸易体系发展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不仅持续扩大开放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面对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更是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全球化为己任,创造性地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共同参与,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1)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1/05/c_1123664692.htm,2019-01-17。对此,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进博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转变,不仅会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也会推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2)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贸易战略转变的风向标”, http://ex.cssn.cn/gj/gj_hqxx/201808/t20180814_4541420.shtml,2019-01-17。。然而,进博会究竟怎样能够促进中国贸易的发展,学术界却鲜有学术性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博览会本质上是一种平台,可以运用平台经济的相关理论就进博会促进中国贸易发展的理论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未来贸易博览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决策参考。

进入到21世纪后,平台经济理论越来越多地引发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与讨论。双边市场理论和网络外部性理论是平台经济学的两大支撑。Rochet&Tirole(3)Rochet, J., and J. Tirole. “Platform Competition in Two- sided Markets”,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3, (1): pp.990-1029.、Armstrong(4)Armstrong, 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04.、Caillaud & Jullien(5)Caillaud, B., and B, Jullien. Chicken & Egg “Competition among Intermediation Service Providers”,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2): pp.309-328.等为平台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04年由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政策研究中心(CEPR)两家单位在图卢兹共同举办的“双边市场经济学”会议标志着该理论的成型。网络外部性理论主要诞生于传统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和网络概念的形成这两方面的理论研究(6)网络外部性理论的基本内涵为,在网络结构中,个体消费行为受到其他个体行为的影响。某一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意愿大小,在较大范围内取决于其他已经购买或使用了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的数量。新参与者表现出来的行为更倾向于加入用户较多的网络,用户存量越大,则该网络对新参与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时网络中既有用户的价值也因为新参与者的涌入而提高。这种消费行为之间的互相影响就是所谓的“正消费外部性”。后来即称为“网络外部性”。事实上,网络外部性不仅仅存在于有形网络,还存在于许多的无形虚拟网络中。参见徐晋《平台经济学一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国内学者中,徐晋、张祥建在研读过大量外国文献的基础上,以双边市场理论为出发点,较早提出“平台经济学”的概念,认为平台经济学是“研究平台之间竞争与垄断情况,强调市场结构作用,通过交易成本和合约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平台的发展模式与竞争机制,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的新经济学科(7)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5期。。徐晋进一步完善“平台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指明了对于平台的概念,分析了平台的外部性与多属行为。然后介绍了平台的分类标准与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平台的主要业务模式,平台对参与各方的定价模式与定价策略,并探讨了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以及平台的收费动机;其次讨论平台竞争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与竞争策略;最后对平台竞争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例如可能存在的垄断与反垄断,侵权以及间接侵权等进行了阐述(8)徐晋:《平台经济学一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在国内外研究的理论支撑上,平台市场的效应被具体细分,如双边市场特性、价格杠杆功能、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全球资源配置作用、协同创新功效和市场学习机制等(9)李凌:《平台经济视野下的业态创新与发展》,《国际市场》2013年第4期。。在此基础上,平台经济的特征进一步明确,如依赖用户的高度参与、供求双方的信息精确匹配、双边网络外部性及大规模跨界(10)吕本富:《从平台经济到平台经济学》,《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5期。。平台经济被认为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力,有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带头新兴经济成长,带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交融互促,变革消费方式(11)张鹏:《发展平台经济 助推转型升级》,《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7期。。

关于贸易博览会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会展业的发展。国外学术界对于展会的研究较为成熟,具有完善的框架与体系,多数将管理学、经济学文献结合到对会展的研究中;另外,将消费者行为和组织行为联系到会展上,详解了会展主办者与参会厂商的相关行为特点,借此扩大会展营销效果、加强贸易往来(12)John Molison Templeton. “Shows and exhibitions for business men”,Kingswood Surrey,1954,Klaus Franck.Exhibitions: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designs,New York:Praeger,1961,Hanlon,A.《Trade Shows in the Marketing Mix》,New York:Hawthron Books,1982,Kerin,Roger A.,Cron,William L. “Assessing Trade Show Functions and Performance: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Marketing,1987,51(3): pp.87-94. Kristin Chrisman.《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rade Fair Exhibition》, Prentice Hall. 1991. Rosson PJ,Rolf Seringhaus FH. “Visitor and Exhibitor Interaction at Industrial Trade Fairs”,Business Review, 1995,Vol.32,pp:81-90.。国内对会展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体层面会展业的发展与意见(13)王新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祖强:《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唯实》2006年第3期。。梁君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结合双边市场理论对会展平台的市场创造型市场内涵、网络外部交叉效应、非对称价格结构、外部性效应进行分析,提出平台运营策略(14)梁君:《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会展平台运营策略—以东盟博览会为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二,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5)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三,国际展会与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16)储样银:《国际展会与国际贸易》,《国际商报》2005-03-24。曾衍文:《从信息不对称看会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暨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7年。叶倩:《会展产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相关的研究认为,相比普通营销方式,国际展会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有利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能够加速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关于国际展会与国际贸易出口额之间的实证检验指出,国际会展可以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多种复杂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同时也能提高参展企业以及客户的信誉度,使得贸易双方的交易更加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平台经济的研究相对丰富,也有少数的文献将国际会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但还缺乏将国际会展看做一种平台模式,利用平台经济的相关理论,通过贸易博览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贸易博览会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二、贸易博览会的平台本质与经济特点

(一)博览会的平台本质

1.博览会的平台本质界定

根据平台经济理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 该空间可以导致或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7)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5期。。一般而言,平台经济涉及四方,即需求方用户、供给方用户、平台企业、平台支撑者。“平台经济”的灵魂及核心归属到平台企业上,它也是“平台经济”具有外部性与溢出效应的基石,平台企业的获利能力来自独一无二的拓展服务(18)李凌:《平台经济视野下的业态创新与发展》,《国际市场》2013年第4期。。博览会借由全新产品、创新技术、新型理念的展现提供营销交流服务、实体展示、专业会谈、商务旅行等一系列平台化活动满足供求双方需求,供求双方在一个主题性、集聚性的时空节点下彼此联系,使得互相间的合作范围更广、效率更高、目的更鲜明,达成高密度、低成本、面对面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由此,博览会有供需双方参与,提供一个场所实现交易可能,将交易信息集中并促成交易。可以说,博览会就是“平台企业”,参与博览会的厂商与买家、参观者就分别是供给方用户与需求方用户,所以博览会符合平台经济对于平台的界定,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平台。

2.博览会的表现形式与突出特征

博览会是一种直观生动、高效实用的中介性宣传活动,具有展示性、市场性、集体性。概括来说,博览会是在展馆或其它地理空间举办,由主办者、参展厂家、观展者三者参与,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产品与服务展示、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换等手段进行,实现推动参展商和观展者交流洽谈的目标。

(1)博览会是一种服务型平台经济(19)史健勇:《优化产业结构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经济的微观运营机制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按照平台经济类型出现的先后分类,平台经济的第二阶段便是以提供服务业实体平台作为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服务可以脱离有形的产品,但不能脱离企业;服务的价值,取决于企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这种满足的程度趋向于需求的等价,而不是质量和数量的等价。

(2)博览会是一种开放的、纵向的平台。开放平台是指市场买方与卖方各成员可以自由进入平台市场,一起参与到博览会的进程中。纵向平台旨在提供具体的场所将供给方与需求方连接在一起,促进“卖家”和“买家”之间交易的形成。

(3)博览会是一种市场制造者平台,使得不同市场的成员互相交易。B市场成员对于A市场业务的重视程度与A市场上的成员数量成正比,其原因在于较多人数会使双方合作机会的匹配增加并降低搜寻匹配的时间成本。博览会的首要使命便是解决参展用户的诉求、优化买卖双方交易流程,最大程度地促成贸易交流。参展厂家与消费者在参加这一直面买卖双方的服务性中介机构时,使用平台对标的物的属性与价格进行交流谈判,进而实现交易目的。

(4)博览会的突出特征是具有成员外部性。成员外部性也叫间接网络外部性, 意为平台对某类用户的价值取决于另一类用户的数量。具体到博览会讲,消费者更倾向参加较多世界知名厂商参展的博览会;同样的,由于博览会聚集对产品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高信誉消费者,也使得参展商对于博览会效果充满信心。因此参展商与观众各自的质量和数量成为影响博览会全部参与者数量的重要因素,博览会的整体服务水平因为高水平和数量众多厂商和消费者而提升,博览会的交易总量也因此得到增长。另一方面,厂商和买家的需求因为巨大交易量而更容易满足,双边网络交叉正效应十分显著(20)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5期。。

(二)博览会的经济特点

1.提升价值增值水平

首先,博览会首先可吸引众多厂商、观众参展实现资源的汇聚,辅以专业的全程服务,大幅度降低参展者信息搜寻成本,付出较少成本便可在博览会获得第一手信息,实现第一次的价值增值;其次,通过对博览会相关行业、参展人员等资源的整合,使得参展人员在同样空间下能够接触大量的产品与服务,或在获得相同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减少双方成本,达到第二次的价值增幅;再次,博览会的核心服务能力将增强整个博览会关联方的活跃指数,有利于提升自身与参展商的品牌价值,提高现存业务的盈利能力,扩大潜在的客户人群,实现第三次价值增值;最后,在互联网时代IT的应用使得博览会举办期间和收尾期的支出相应降低,自身的盈利能力增强。

2.促进开放层次多样化

第一,博览会对用户更加开放。博览会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参与用户的多少,为达到用户数量增长的目标对参展人员的参展要求可以说是“零门槛开放”,利用成员外部性吸引更多的观众与参展商,以达到更好满足博览会主办方与供求双方需求的目标。

第二,博览会在运行上更加开放。在博览会统一协调下参展商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设计自己的展台以体现特色、吸引观众;博览会开放自身资源,引进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开放操作端口,不仅适应高科技展品的技术要求,也可设计多种互动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方式得以更加便捷,技术含量更加充足,实现供给方、博览会、需求方彼此间的深度关联与协调,获得更多供求两端的客户。

第三,博览会在合作上更加开放。不管是展前的营销、搭建,展中的融资、咨询,还是展后的物流、旅游等,这些第三方服务供给者都可与博览会主办方达成合作,在官方的推介下、在更便利的渠道上,提供专业的一体式服务,基本涵盖了参展人员的各种需求。

3.增强各界资源汇聚功能

各种资源的集聚是所有博览会最鲜明的特点之一(21)史健勇:《优化产业结构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经济的微观运营机制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所集聚资源的丰富与否与水平高低往往代表着博览会的等级和效果,因此,资源的集聚状况也决定了一个博览会的发展潜力。博览会吸引了参展行业中各部门或者一条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公司,如上下游公司与融资、咨询、物流等多种类型服务群体的参与。在某一特定的地域空间中,汇集大量相关产品、技术、资金、信息和人才,将行业领域最新的成果、技术、品牌与模式有机聚集,形成最有活力的产品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这一目标对任何博览会都适用,不论它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会展(22)王晓文、张玉利、王菁娜:《会展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一个以创业活动为传导路径的观点》,《旅游科学》2011年第4期。。

博览会各类参与主体在众多资源汇聚的环境中进行往来,涉及产品、技术、资金、信息、服务等供求两方之间、同业之间的互动。企业、机构之间通过见面和洽谈,达成买卖合同、技术成果转让、投资项目等协议,也促进了双方的了解,提供潜在的商业机会,增速博览会功效扩散与所在地产业发展,在汇聚作用与扩散效应下使产业覆盖面增广、价值增幅扩大,博览会相关方的盈利能力增强给资本的快速累积和指数型增长带来希望。可见,博览会如若成功召开并得以壮大,可使相关区域与产业的贸易发展稳定在较高的增速上,资源的集聚也随之高效。

4.扩大服务范围覆盖面

线上展会提供一个虚拟场所促进交易达成,打破了空间限制,增大了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同时,线上展会容易记录发生的成交量等信息,便于后续的追踪,弥补了线下展会不少的短板。线上观展便利,简化流程;线下实物展示,获得直观体验;这两者的结合达成线上线下双渠道的模式,实现了一个服务范围的最大化。再加上博览会可以与跨境电商渠道相结合,实施全天候的一体化交易服务,满足未能到博览会现场或未来潜在的用户。

此外,这种模式下的博览会可能兼具交易、信息、融资、创新等功能,如博览会除了提供交易场所,还经常并行举办交流论坛,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予全世界参会方一个深入交流与讨论的机会,获取前沿贸易动态,交换更多有价值信息。

三、博览会对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影响机制

(一)中国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以来,除去因次贷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2009年,中国的出口、进口和进出口总额都展现出很高的增速,基本稳定在25%左右。2009年和2013年中国分别超越德国和美国,陆续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2017 年中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货物进口额为1.8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占据全球市场10.2%,对世界增长贡献率14.6%,列世界第一位。货物出口额达到2.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9%,占全球总量12.8%,对全球货物出口额增长贡献率为9.7%。中国服务进口额为4641.3亿美元,同比增长6.8%,占全球份额为9.2%,对全球增长贡献率为11.5%。中国服务出口总额约为2263.9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五位,同比增速8.7%,对世界增长贡献为4.9%。然而,在贸易总量不断攀升的背后,中国贸易发展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挑战。

1.加工贸易占比依然较高,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统计,加工贸易在21世纪初顶峰时期占据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0%,尽管近10年通过鼓励进口政策使得该比例在2017年降至进出口总值29%,但仍存在着占比过高、产业链较低端的问题。 从贸易结构纵向比较来看,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占比不断上升,201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65万亿元,增长7.9%,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8%,比2017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出口增长8.3%,手机出口增长9.8%。同期,服装、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12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19%(23)海关总署:《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超30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114/c1004-30526603.html。。贸易结构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我国产业基础设施完善、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然而从价值链分工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仍然是主体方式,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情况还未得以根本性转变。按照出口/进口比值来衡量,如果比值接近于1,则说明此类货物贸易以“大进大出”为主,即进口是为了加工装配后再出口而非满足国内需求是进口的主要目的,仍属于加工贸易的范畴。细分至各类产品来看,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三类进口和出口合计在机电产品总进口和总出口中的比重都在80%以上,是机电产品贸易的绝对主体,这三类货物贸易的出口/进口比值都比较接近1,属于典型的加工贸易方式(24)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不足与挑战》,《调研世界》2018年第10期。。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然而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均表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2016年3月,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将美国2003年、2012年和2016年的劳动力成本设定为基准值,可以发现2003年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的40%,但2012年时就已经接近美国的成本,2016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比美国便宜4%(25)牛津研究报告:《中国劳动力成本仅比美国低4%》,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3-18/7801865.shtml。。另外,2018年博鳌论坛期间,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的《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也表明,在金融危机后,大多数经济体的平均劳动成本上升在大幅度放缓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成本增长速度却从危机前的11%攀升到了危机后的13.1%,增长速度已经是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最高水平,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值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26)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如何引领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变迁》,第一财经,https://www.yicai.com/news/5413250.html。。

2.服务贸易水平较低,逆差不断加大

我国货物贸易的规模已占世界第一,但是服务贸易的规模却相对较弱。2017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957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服务出口4641.3亿美元,增长10.6%;服务进口为2263.9亿美元,增长5.1%。出口总量只有进口额的一半,逆差达到2377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2017年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为14.5%,而上一年为15.2%,仅占世界比重4.38% 。根据WTO公开数据,在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对比中,中国的服务进口占据世界第二,出口排在美英德法之后,在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跟美国更是有5400亿美元差距。

对比货物贸易的表现分析二者占 GDP 的比重结果,我们观察到中国在贸易规模上的强势大多归功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贡献较少,服务贸易跟货物贸易的匹配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有些失调。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国太过集中,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前五大进出口国占据了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0%。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重不平衡已是显著事实,这一较失衡的贸易结构由于服务贸易的高附加值特点将更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效益的实现,阻碍了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道路(27)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3.主要贸易伙伴国占比过大,面临贸易保护风险

欧盟、美国、东盟是中国三大传统贸易伙伴,中国与这三方的双边贸易额在2018年分别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3.70%、14.76%和12.72%,三者总和占据中国外贸总值的40%以上。如若再加上日、韩、俄罗斯,这六个国家与地区将直接占据中国对外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在贸易差额方面,2006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占比最高时为2011年的130%,2011-2015年间有所降低,2015-2018年逆转回升,2018年为91.92%;中欧之间贸易顺差占比最高时为2011年的93.5%,2011-2015年间有所降低,2015-2018年逆转回升,2018年为38.41%。由此来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尤其是欧美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特朗普政府发起中美贸易争端、CPTPP已经达成、多边贸易体系面临重大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面临较大的贸易保护主义风险。2018年1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854.4亿美元,增长-5.8%。其中,出口2212.5亿美元,增长-4.4%;进口1641.9亿美元,增长-7.6%,贸易差额570.6亿美元(28)海关总署:《2018年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表(美元值)》,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302274/302275/2166524/index.html。,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公开数据整理。

图1 2006-2018年中国对美欧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WIOD数据整理得到。

图 2 主要行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单位:%)

4.贸易增加值依然较低,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

中国企业出口加成率较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企业“低加成率之谜”也是近几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图2列出了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增加值率与美、德、日之间的差距。以图中增加值率最高的国家作为对比,我国化工产品,医药,金属制品,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电气设备等行业的增加值率不到最高国家水平的一半甚至1/3,除贱金属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小外(5个百分点),包括众多传统行业在内,其他所有行业与增加值率最高国家之间的差距都超过10个甚至20个百分点(29)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不足与挑战》,《调研世界》2018年第10期。。关于中国企业出口增加值较低的原因,学术界从市场竞争、生产率、政府政策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0)许明、李逸飞:《中国出口低加成率之谜: 竞争效应还是选择效应》,《世界经济》2018年第8期。。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增加值较低的背后是出口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数据,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中间品出口存在明显逆差,而最终品出口却存在较大顺差,其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扮演着承接发达经济体简单加工环节的出口“装配厂”角色,加工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方式(31)洪俊杰、商辉:《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二)博览会对建设贸易强国的促进作用

1.提高贸易产品技术含量

第一,开放层次多样化的技术交流作用。高频次的举办博览会将以其平台最大化开放的特点吸引众多参展方,展示各自的创新型科技成果,汇集创新型技术的前沿信息,为贸易双方在高科技产品的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从平台经济视角出发,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网、QR二维码、实时定位等高新科技应用都会使博览会更具技术含量,这对贸易技术含量得以增加,质量得以提高举足轻重。具有技术优势的参展方可以通过博览会推广商品、扩散技术,改变他们的交易决策,我国也可借此机会建立和其他参展商的合作联系,不仅为拓展自身的技术创造途径,也可以学习和效仿别国的先进技术,通过进口发达国家相关产业中间品或引进先进技术,逆向研发和吸收创新,降低试错成本并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国内的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实现弯道超越,为中国进一步发挥引进产品——逆向研发——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此外,博览会所带来的技术交流还有利于逐步带动外贸企业革新生产技术热情进而加强对出口产品的研发,有利于提升外贸的技术含量,助力加工贸易更多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环节,减少对国外研发与品牌的依赖。积极进行加工贸易从来料加工这一对外国研发和品牌市场依赖性强的模式向进料加工这一对外国研发与品牌市场依赖性弱的跃迁,进一步带动出口厂商的外贸行为向具有上游和下游主导能力的一般贸易转变,增加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

第二,价值增值水平提高、资源聚集功能增强带来的价值链、产业链延伸作用。由于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多处于价值链中地位不高的低端加工与装配环节,且占据比重较大,使得我们可以具有的贸易增加值不高。如果这一模式仍将作为出口贸易的发展路径,企业将不得不设法避免被束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中,避免陷入类似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困境。

博览会通过吸引产业链各位置公司与信贷、融资、咨询、物流、孵化等多种类型服务群体的参与,在特定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与市场信息共享,产生集聚和辐射,对信息交流的扩散效应产生巨大增强,必然会促进物质、技术、人才、金融、文化等各种生产资源在全世界市场范围内动态合理分布,提高中国企业的经济创造力。同时借助定价在市价之下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借助资源集聚协调、优化服务能力,让使用者接触大量商品或享有专业服务,亦或是提供同质产品与服务条件下直接减少使用者开支,使博览会相关方的盈利能力增强并给资本的快速累积和指数型增长带来希望。

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深化分工和合作,向处于微笑曲线左右两侧的技术与研发和品牌与市场环节方向延展中国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不仅进入到资本密集或知识密集型的研发、技术领域,也要多参与到品牌建设与市场开发、营销售后的范围中,将属于高端价值链的研发、品牌环节把握在手,依托此优势享有全球价值链生产中大比例的增加值,提升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32)王笑笑:《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

2.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

第一,大范围的服务覆盖为世界货物贸易增添了交易新渠道。国际大型展会可以起到产品集中供求、整合营销、快速成交、产业联动等作用,为产品的跨地区传播提供了条件(33)孟亮:《新时代下中国构建开放型全球经贸新机制及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视角》,《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第6期。。服务范围最大化功能作为博览会身上的平台经济特性之一使得博览会不仅仅具有出口推动作用,也可以为增加进口而举办。如2018 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历程中首个立足进口、增加东道国进口的国家级展会。在为期6天的展览中,来自五大洲的156个国家、3个地区和13个国际组织参加,参展企业3617家,80多万人进馆洽谈采购、参观体验,意向成交657项,成交额达578亿美元。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的运行使365天一站式交易成为可能,将进博会效应延续下去。

第二,大范围的服务覆盖为全球各地区特色商品和文化传播构造往来新平台。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探索与深入的进程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价值理念区别明显的各地区之间出现误会与摩擦的情形屡见不鲜。许多大型跨国博览会在受到全球各地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作为各参展人员展示自身独特文化与民族风貌的舞台的角色。例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选择来自美亚欧非四大洲共计12 个主宾国,连同其他参展国家一起将国家形象、产业结构、贸易投资成就、优势产品和特色旅游等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展示给参展者,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交流,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额占比过大的现状。

3.资源汇聚增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国际博览会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分类和有机构成,在产业带动方面尤其在与博览会密不可分的跨境服务贸易领域体现出明显的相关产业跨国关联效应。在资源集聚效应下,每一届博览会的召开由于涉及的产业较多将产生大量的服务需求。无论是展馆场租、装饰搭建、广告推介、物流运输等直接相关的传统服务贸易供给,亦或是住宿餐饮、科技媒体电信和旅游购物等间接相关的传统服务贸易;再加上博览会为到展人员提供的商贸服务,为参展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专业服务等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型服务贸易。这些将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方式带动知识产权、资金和信息的跨国流动。

博览会的召开丰富了服务贸易的内容,加大服务贸易出口总值,充分挖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力,得以给服务贸易的整体体量增添活力以扭转逆差过大的局面。此外,服务功能齐全化、服务高水平化也是博览会兼具带动效应下的果实,将服务贸易的壮大扎根在营养更丰富的根基上,整个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得以建立,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服务贸易的双向开放增进效益,辅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支点迈进产生助力,对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战略形成合力。

4.服务范围最大化

全球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和国家自金融危机起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手段多年未曾停止且愈发激烈,已经成为对外贸易、跨国投资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拦路虎”。大部分国家一致赞同全球经济一体化代表未来世界前进的“康庄大道”,也意识到若想驱动全球经贸良性增长,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的深度接触与沟通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每年种类繁多的博览会囊括大小产品,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琳琅满目的轻工小商品到较高附加值的机电、日用消费品、高精尖科技产品,从实体商品到旅游、人力资源等服务,博览会活动也从产品展销到与会人员思想碰撞的峰会,这些都有益于全球各地区的优势互补与良性竞争,缓解近十年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证明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 WTO 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

博览会不仅是为中国带来很多的贸易伙伴的经贸平台,更是一个提供协商区域间贸易问题的场所,大型博览会通常与相关论坛活动共同举办,两者相辅相成,为工商界各成员提供专业领域的交流机会,为各国客商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双方政府高层之间搭建了经贸合作、交流沟通、会晤磋商的平台(34)路红艳:《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平台作用》,《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0期。。如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的“贸易与开放”平行子论坛上,与会成员对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达成一致认同。目前,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日益盛行,通过博览会的纽带效应积极加速多边贸易体制建立的进展,主动加入到国际贸易规则的议定中,主动加入国际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争取在议定与谈判中占据上风,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中国召开数量巨大的博览会是以实际行动支持 WTO 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2018 年 7 月 11 日于日内瓦 WTO 总部举行的对中国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上,美国代表发言,认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国之一,是利用了 WTO 成员国的身份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中占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之便宜,还对自己中国国内市场实行贸易投资保护政策,损害了其他WTO国家的权益。这也成为中美贸易争端及美方实行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的一个重要说辞。然而,中国举办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正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上向全世界声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中国以主办“进博会”的形式,进一步践行自由贸易理念、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每年种类繁多的博览会展览覆盖商品范围从大型机电生产装备到日常生活小商品、从初级农产品资源到高精尖新科技产品、从普通商品到特殊医药商品、从有形货物到无形服务,展会内容从商品展览贸易到各国政商学界的互动交流论坛,都充分表明了中国将更加坚持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分工、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

五、结论与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巨大的变革,为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促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及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创造性地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博览会是在展馆或其它地理空间举办,由主办者、参展厂家、观展者三者参与,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产品与服务展示、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换等手段进行,实现推动参展商和观展者交流洽谈的目标,是一种服务型平台经济,一种开放的、纵向的平台,更是一种市场制造者平台,具有突出的成员正外部性。贸易博览会可以通过促进技术交流与延伸产业链、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资源集聚高效化、服务范围最大化等途径,提升中国在全球经贸合作领域中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贸易强国的建设。

未来我国在贸易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应积极采取“博览会+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众所周知,跨境电子商务日渐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模式。2015年,我国国务院接连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欧盟、日本乃至美国都纷纷发布跨境电子商务十年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规模将占整个国际贸易的70%(35)裴长洪:《别小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取代跨国公司》,《中国外资》2016年第8期。。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受贸易保护影响较小、涉及中间商少、价格低廉和利润率高等优势,但也存在通关、结汇以及贸易争端处理不完善等劣势(36)鄂立彬、黄永稳:《 国际贸易新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更重要的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中存在着信息与实物相分离、商品与售卖网站相分离以及交易者与物理空间相分离的现象,这些客观事实导致买方无法形成有效的质量感知(37)李莉、杨文胜、谢阳群、蔡淑琴:《电子商务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管理评论》2014年第3期。。然而,贸易博览会作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和开放型经济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搜寻效率、有效传递产品质量信息,而且参展商都是经过注册的国际厂商,可以为日后的网络平台交易提供充分的信誉保证机制,由此可以有效弥补跨境电子商务的不足。政府应重点围绕“博览会+跨境电商”的双线模式,积极完善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的综合服务平台,从而促进贸易强国的实现。

猜你喜欢
博览会贸易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上海将举办碳中和国际博览会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贸易统计
东京眼镜博览会憧憬“2010”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