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磊
摘 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高效的运营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但近几年来医疗卫生领域的腐败舞弊案件频繁发生。因此,研究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体系,有效預防腐败和防范舞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有关风险,再提出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监管
一、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监管的意义
公立医院肩负着救死扶伤、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使命,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对规范医院经济业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公立医院财务监管过程中,及时发现公立医院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或不足,通过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预防违法违规、贪污舞弊等风险。将财务监管贯穿于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确保医院经济业务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另外,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下,完善财务监管有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保证医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实现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公立医院运营中的风险点
随着我国医改的逐步推进,作为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做好公立医院财务监管,要快速识别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分析风险的成因并评估风险带来的影响。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位层面风险,二是业务层面风险。
1.单位层面风险
(1)组织架构风险:医院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不合理;各部门之间权责分配不合理。
(2)工作机制风险:医院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未做到有效分离;议事决策事项范围不够明确;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未建立问责与追究制度。
(3)关键岗位风险:医院没有明确划分关键岗位;对关键岗位未建立轮岗制度。
(4)会计系统风险: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地位不高、会计工作不受重视;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缺乏沟通协调。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开发缺乏战略规划或规划不够合理,可能会造成信息孤岛;部分业务部门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2.业务层面风险
(1)预算管理方面。公立医院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充分;预算执行、分析和改进机制不完善,对预算执行率低的项目未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未按规定开展预算项目绩效评价。
(2)收支管理方面。收入相关制度不健全,收费未按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存在违规收费的风险;支出不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存在虚报支出款项,导致医院资产流失的风险。
(3)采购管理方面。采购业务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存在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医院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在医院采购行动中不注重前期预算的重要性。
(4)资产管理方面。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行为无法可依,配置的资产功能和医院职能不相匹配,导致资源浪费或闲置。
(5)基建工程管理方面。项目开展前未进行充分、有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项目评审流于形式,误导项目决策;缺乏专业的工程和造价知识,编制预算脱离实际,可能使项目投资成本失控。
(6)经济管理合同方面。医院未对合同实行分类管理,合同的授权审批权限不够明确,出现越权审批,医院会有遭受损失的风险。
(7)对外投资、合作管理方面。医院部分对外投资、合作管理方面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否履行医院“三重一大”决策程序。
三、公立医院财务监管路径
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从发掘医院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点着手,针对有关风险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1.针对公立医院单位层面风险点
(1)关注医院组织架构设置是否合理。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进行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限的划分,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严格按照“定编定岗”有关规定设置部门岗位,确保岗位权责一致,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关注医院工作机制建设情况。医院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相互分离,使权力受到制衡和约束,保障权力在规定范围内行使;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客观评价;建立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3)关注医院关键岗位人员配置情况,主要包括关键岗位人员引进控制、培训控制、奖励控制以及退出控制。
(4)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对公立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的反映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审查会计报表及附注各项目数字与前一起相比,是否有变动较大或异常情况。
(5)关注信息系统控制情况,医院信息系统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医院的经济运行活动是否内嵌于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认为操作因素,保护医院信息安全完整。
2.针对公立医院业务层面风险点
(1)预算管理监管方面。作为一种管理工具,预算通过预测、计划、决策、预算、执行、控制、评价等基本的管理活动,对医院各项活动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监管者应审查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目标设定是否合理,专项预算编制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检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充分、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审批流程是否执行到位;检查单位是否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和改进机制,预算执行率是否达到了上级规定要求,对预算执行率的项目是否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审查预算外及超预算项目是否按对规定履行了审批手续,是否按规定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对预算评价差的项目,是否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
(2)收支管理方面。审查医院收入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抽查收入入账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抽查支付依据是否充分、真实可靠,抽查费用支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支付,重点抽查三公经费执行情况,抽查采购资金支付是否按照合同履行,支出是否在预算控制指标范围内。
(3)采购管理方面。审查医院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包括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验收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审查是否存在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未办理预算调整或补报手续以及突破预算的采购项目;抽查采购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定,属于政府采购项目,是否按照标准执行政府采购,采购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采购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抽查采购是否履行了财产物资实物验收制度。审查是否建立财务物资采购价格与中标价格一致性核对机制,并重点检查年度采购量或采购额大的物品。
(4)资产管理方面。审查医院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抽查财产物资总账与库房明细账是否定期核对,财产明细账与使用部门台账是否定期核对;审查是否按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盘点,抽查盘盈盘亏是否及时处理,是否查明原因,属于个人责任的,是否按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抽查资产处置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是否存在非法占有、使用、出租、出借资产的行为;资产收益是否按照相关及时上交,是否存在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
(5)基本建设方面。审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是否切合实际;招投标制度是否健全,招投标过程是否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抽查合同签订与招投标文件中“合同主要条款”的财务条款是否一致;抽查预付款、进度款、工程竣工结算款等的支付依据是否全面、充分;抽查款项结算方式是否与签订的工程合同相符;抽查预付款、单位代垫款项在工程结算时是否按规定扣回;审查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估计价值入账。
(6)合同管理方面。审查是否存在医院故意将需要招标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规避国家有关监管;是否存在合同内容和条款不完整、表述不严谨,可能导致合同文本未能实现双方真实的意思表达;抽查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期限、方式、金额进行付款;关注合同及相关资料的登记、流转和保管情况。
(7)对外投资、合作管理方面。审查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审查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是否履行了“三重一大”决策程序,非现金资产是否进行评估,是否通过可行性论证,是否履行了报批手续;审查对外投资、合作相关合同协议相关条款是否合法、合規、合理,履行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1.张庆龙,王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操作指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8.
2.金玲、池文瑛、蔡战英、赵卫群.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