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2019-09-03 05:34唐苏美眷
财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长沙市

摘 要:本文从长沙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了当前长沙市养老机构定位模糊、护理人员紧缺,护理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筹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收期长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我省医养结合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沙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

一、发展现状

长沙市政府文件《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表示,长沙市欲在2020年底之前,全面建成“9064”的养老格局,也就是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剩下4%的老人依赖机构养老。

经过几年的发展,长沙市已经在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方面有所发展,但按照《意见》所设定的目标来看,要实现“9064”的养老格局,长沙市共需约4万张养老床位,还有约2万张床位的巨大缺口,如果老年人口数按照5%的年增长率逐年增长,到2020年,长沙市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0万,养老床位的需求量也就上升到约6万张,需求量将远超目前的床位总量,所以长沙市的养老床位亟待增加。此外,长沙市内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收费区间差距很大,据公开数据大体分为三个主要区间:每月1000-1500元、每月1500-2500元以及每月2500-3500元。同一层次的养老机构中,公办机构收费相对较低,民营机构设施较好,但收费会高出600-1000元不等,因此两种养老机构在入住率上存在巨大差距,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的入住率基本上达到60%-70%,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仅维持在20%左右,即使在养老床位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依然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一方面空床率很高,另一方面又“一床难求”。

二、存在问题

(1)机构规模和能力限制。医养结合模式是养老模式的创新,要做到准确定位才能保障其迅速健康地发展。但就长沙市来说,能够顺利开展医养结合业务的养老机构一般是一些公立、大型民营或是专业性较强的机构,而小型民营、基层类的养老机构由于各种基本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能力拓展此类业务,从而造成了医养结合资源的过度集中,不利于医养结合的均等化、大众化发展。

(2)筹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收期长。医养结合类的养老机构资金来源主要是老人支付的养老费用和政府补贴,长此以往,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不利于机构的长远发展,而少数民营机构规模较大,各类设施齐全,但是早期投入大,收费高,入住率较低,因而投资回收期也长,难以得到其他投资者的青睐。

(3)护理人员紧缺,护理水平低。医养结合类的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工作难度高、强度大,而且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更差,容易产生意外,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大,但目前长沙市的护理人员报酬不高,所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需求量大、流失率高。此外,护理人员的准入门槛还比较低,不要求学历、专业证书,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上岗,显然没有办法满足医养结合的基本要求。

(4)基础设施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立足于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目前长沙市的多数养老机构开办时间早,基础设施不完善,活动场所不够,活动种类单一,达不到多数老人对生活环境的预期,而且养老机构内部和外部都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老人就算对机构提供的服务有不满,或是对收费有疑问,都很难得到有效的回复,不利于养老机构的正向发展和入住老人权益的维护。

三、对策建议

(1)明确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应针对失能老人建立合理、统一的护理等级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可以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为依据,对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人进行分类,得出多个照料等级,保证等级高的老人优先入住,促进养老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2)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应纳入社保管理体系。不同于医疗费用,养老费用一直被排除在社保范围之外,许多失能老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此類机构的费用,入住率达不到,医养结合的模式也难以发展起来。若是符合参保条件的失能老人发生的相关医疗护理费用,均可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这样能够极大地缓解失能老人的给付压力,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促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3)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落实人才队伍激励政策。医养结合分为医和养,而医疗护理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周期长,要培养出合格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人员,必须从现在开始筹划,要鼓励各高校积极开设相关专业,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除此之外,应该完善相应的薪酬、职称评定和激励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类养老机构执业。

(4)加大财政扶持政策。将医养结合养老类产业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范围。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医疗机构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符合养老资质条件的,可按实际开放床位申请给予项目建设资助和营运补贴。

总体来说,医养结合的发展,应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全环节监管以及建立强制性、统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上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

参考文献

[1]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4

[2]区慧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医养结合”机构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

[3]文雯.湖南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供求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46

[4]王晓晚,徐琴.老龄化背景下湖南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策[J].企业导报,2014(20):69

[5]朱华.一张床,如何让长沙的老人既养老又能治病[N].长沙晚报,2015-11-26

作者简介:唐苏美眷(1995——),女,土家族,湖南省吉首市,湘潭大学商学院2017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学。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长沙市
企鹅和一角鲸
爱上写信的大树
植树
A Few Thoughts on Learning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养老方式变迁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机构现状研究分析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