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的内在发展动力

2019-09-03 05:34杨超
财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一体化京津冀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国的国家级重点发展战略,其发展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从空间交易成本理论来看,京津冀发达的交通网络降低了要素的流通成本;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三地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资源互补,充分发挥各的自比较优势。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动力

一、津京冀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城市之间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对于人口规模大、区域分布密集的城市,产业与产业,产业内部之间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早在2014年我国津京冀一体化就已经受到了国家重视,被提出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

二、区域理论分析

从空间交易成本理论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北京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辐射全国各地;天津除发达的陆地交通网络之外,临海位置让其拥有丰富的水上运输优势;河北内包京津,外临渤海,在一体化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经验来看,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交通运输系统。因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直接决定了区域的运输成本,扼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咽喉。京津冀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只有衔接紧密、安全高效和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才能在源头上降低一体化成本,才能带来更多产业聚集,实现区域经济溢出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反过来对交通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京津冀三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源互补空间,有利于各个区位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升生產效率。北京市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具有强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投入、高新科技的开发和应用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天津市和河北省具有丰富的矿产、海域、油气资源。此外,天津市海洋油气等稀缺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北京市和天津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相对于河北具有比较优势;北京市和河北省相对于天津比较优势产业有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天津市与河北省制造业均具有比较优势;北京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旅游业在京津冀区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天津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区位商,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河北省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业优势明显。

三、结论及建议

经分析,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具有要素运输成本低及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天然优势,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内在发展动力。

在要素流动方面,除了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运输物质生产资料外,人力资本也是经济体的重要发展要素,各地越来越重视人才的流入,各种吸引人才的地方政策层出不穷。目前,津冀两地的人才和教育明显落后,一部分原因是北京吸收了大量的人才与资本,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打破人才不平衡,更加重视人才保护。与长三角相比,北京对周边城市的拉动力不仅远不如上海,甚至还出现“负面辐射”,河北的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就是典型案例。因此降低要素流动的成本,实现要素的均衡流动,是京津冀一体的核心关键。与此同时,京津冀应加强顶层设计,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实现关联配套、有机对接,理顺产业链构建一体化产业网络,形成错落有致的产业综合体。从区域联动来看,政府良好的战略统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制定区域联合规划能够切实避免了行政区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的冲突。由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突破体制的限制应该成为京津冀今后考虑的重点。三地政府应该摒弃旧观念,放松地区保护的警惕性,树立整体发展观念,积极开展对话机制,公平竞争,公开合做,构建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在产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增强市场的参与度和活力。

京津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区域联动,促进要素的流转,充分发挥各区比较优势。北京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先进,现代化产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处于产业链的顶端,需要继续加强优势;而天津应抓住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海洋经济、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等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河北则需要利用资源禀赋,以京津两地产业转移为契机,承接相关产业,改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杨柳,王颍超,侯汉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5):31-32

[2]孟庆国.怎样认识和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N].学习时报,2019-04-15(005)

[3]张晶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7):38-39

[4]刘称.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3):27-31

[5]吕敏,魏诗谣.京津冀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探析[J].当代经济,2019(03):146-147

[6]王迪.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本地学前教育发展契机分析[J].科技风,2019(06):40

[7]陶劲.金融一体化: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点睛之笔[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1):11-16+10

作者简介:杨超(1994-),男,汉族,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

猜你喜欢
一体化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