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芬
摘 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防范风险能力、强化内控的基本技能,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然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还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内部审计未发挥作用、内部信息沟通不畅等现象。基于这些现状,企业要提高运营效率,就必须加强内部管控力度,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健全,企业间由于竞争激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运营风险已成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企业必须强化自身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应对能力,本文就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的获得和使用一定的资源,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建立完善的治理架构,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的组织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其动力来自于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和认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合法合规、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是由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无法预估的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两者相互融合,内部控制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适当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企业所有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而風险管理则贯穿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考虑了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最终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企业目标已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而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不完善。股东大会的职责、召集、表决记录等制度不完善,企业与大股东之间在资产、财务等方面没有实现相互独立,对中小企业股东权益保护不到位,董事会没有独立于经理层和和大股东,监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独立性不够,对经理层的权利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公司治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治理层职能权限划分出现弊端,公司的内部与风险管理的实施就得不到保证。
(2)内部机构层面设计不科学。内部机构设置与企业性质、规模大小、管理特点等不相适应,不能有效支持企业战略。各岗位职责不清晰,没有岗位描述和说明,存在不相融职务没有分离的情况,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关键职能缺失或重叠。如资金保管与监督未分离,出纳领取银行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缺少权利制衡;过分依赖、保护业务人员,客户资源的信息掌握在个人手中,对业务开展失去控制等。
(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目前仍然有较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重要性,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层为提高自己的业绩,只关注企业的发展,在调研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同时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意识不足,只关注财务内部情况,忽略了外部风险,如研发风险、市场风险、HSE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不完善、不够合理,许多内控制度是为了应付一些部门的要求和检查而走过场,虽然设计了很多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文化落后,人员素质低,员工理解不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层不够重视,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大大削减,流于形式,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文化和内部控制执行,企业的相关制度得不到有力的支撑,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
(4)企业内部审计未发挥作用。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职能与审计的职能未能统一起来,内部审计是独立的部门,是企业内部自己设置的,有专业的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与评价,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人员又缺乏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内部审计方式落后,不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或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提出来的事项缺少跟踪。
(5)内部信息沟通和交流不畅。信息沟通是搭建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桥梁,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划分重叠和制度流程过于冗长是导致部门间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职责不明确容易导致各部门出现互相推诿、工作内容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战略规划传导只停留在管理层面,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了解较少,只是上传下达盲目听从上层领导的指挥,员工的真实反馈信息又没有传递通道和沟通平台,可能会做出不切合实际的决策。
三、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可以让企业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明确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而股东、协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实行公司制的核心。企业内部控制要有序进行、风险管理要顺利实施就必须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的规定及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障公司机构职责的实现。同时在独立董事下,抽调熟悉各业务流程和专职人员设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构,确保可及时向企业决策者反馈在企业运营方面的信息及潜在风险。
(2)科学设置内部机构。首先遵循经济、高效、制衡的原则来综合企业性质、业务特点、发展战略,合理设置内部机构,以书面形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名称、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坚持对不相融业务进行分离,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人员处理,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通过保证单位内部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权限的合理划分,确保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出纳职务与收入、支出、费用核算职务、会计档案的保管职务相分离,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分离,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分离等。
(3)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意识。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不断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企业应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和所处不同层级,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的培训,从而使员工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员工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员工管理的精要是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岗位上,员工知识技能必须与所在岗位所需能力相匹配,这是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动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让各阶层人员了解到内部控制并非将谁的利益剥夺,而是通过流程梳理与再造,旨在优化流程,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管控。
(4)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及规范管理、完善内控机制、防范风险、提质直增效的保障作用,保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的有效性,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设置相对独立的内审部门,重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对内部控制常设机构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其次内部审计的监督重点应从财务资产安全转移至运营与风险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通过加强对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依法有序地增加审计行为的透明度,真实反映审计情况,有效防范和减少风险。
(5)加强信息沟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当设立多维度的信息与沟通渠道,通过对外部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客户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及时获取来自客户、供应商等外部信息,并建立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责任单位、业务环节的传递和沟通,以确保员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内容、运作方式及自身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管理层通过日常会议与各级部门定期沟通,保证管理层的决策有效落实,同时通过与各方的沟通,有利于企业及时处理风险、抓住机会,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还应加强与各子公司、分公司的信息傳递,使得信息采集、加工和最终数据能够高效、合理的共享。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在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很容易被风险因素左右,因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规避错误、减少错误、正确处理错误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企业战略落实、有效开展管控的核心途径。我国市场经济各项建设渐趋完善,社会、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步加强,同时,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白热化,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及其决策者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何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9(01):53-54
[2]汲佩稳.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其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4):49+55
[3]孟祥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2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