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蘩
近日,一则“乘客打点滴搭飞机,机长拒绝起飞”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该航空公司表示,按照公司运行手册,“章节标准对于该旅客可以不予接受或承运”。
为此,我们邀请了民航医学中心梁艳闯医生为大家科普相关医学知识。
俗称的“挂吊瓶”、“打点滴”,即医学上的“静脉输液”,属于静脉治疗的一种。民用飞机上不能进行静脉注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静脉治疗需要特定的条件。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颁布实施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对静脉输液的药物配置和使用、场所环境、医务人员资质、操作规范、输液观察、并发症处理等都有明确规定。
一旦病人离开医疗输液观察室,将存在以下几种风险:一是外部场所环境不能满足洁净要求。二是输液过程中缺乏医护人员的观察,如出现输液过敏反应、回血、药物外渗、导管堵塞、气体栓塞等临床多见的输液并发症等情况,令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极大风险。三是缺少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关注,医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用药速度等。显然,这些情况一旦在飞行中发生,都不是航线运输航班机组人员所能处理的。
那么,如果我们保证客舱整洁干净,同时乘客自带医护人员,可否在民用飞机上进行静脉注射呢?
答案是:不可以。简言之,普通航线飞机的客舱环境不具备医疗要求条件,即便有医护人员陪同,医疗应急救护药品和设备仅能满足常见患病情形的简易处置,不能满足乘客医疗转运的条件。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飞机巡航时,客舱内气压降低,可能使液瓶内存留气体膨胀,导致药液从导气管溢出。有研究表明,如果不使用输液泵,仅仅依靠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飞行中输液速度可能减缓。
二是空中气流颠簸会造成液瓶、输液管滴壶内药液和空气混合,使空气通过输液管进入循环系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此导致发生空气栓塞的几率增加。另外,气流颠簸也可能导致留置针的位置发生变化,出现脱出或刺破静脉血管等意外情况,导致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出血、回血、局部肿胀、感染等并发症。
此外,药液容器如为玻璃材质,一旦破损可能伤及其他旅客。乘客如携带吊架上机,吊架为异形物,除不符合民航行李运输规定外,遇颠簸时也可能伤及患者本人或其他人员。
如果情况特殊,需要“打点滴”的乘客怎样才能乘坐飞机呢?
2018年,民航局发布《航空医疗救护飞行服务规范》,对航空医疗救护的飞行機组人员资质、航空器、机载医疗设备、加改装、不可航空转运的病患类型以及航空医疗救护飞行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需要“打点滴”的乘客也可以乘坐飞机,但前提是要将航班客舱转变为“医疗监护舱”,加上熟悉病情的医护人员随同。我国在重大灾情救援时就是通过这些方法,用飞机转运伤病员。另外,也可以使用航空医疗救护飞机或医疗直升机。目前,国内已有999急救中心以及多家医疗救护航空公司开展此项业务,且随着保险公司的介入,航空医疗救护价格将日益平民化,使更多普通百姓能从中受益。
飞机虽然是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但因飞行高度和气压变化等因素,乘坐飞机前,旅客一定要确认自己身体情况是否适宜乘机,千万别把“万一”带到高空,生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