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建构健康中国的契机与价值审视

2019-09-03 13:14冉海波
武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习练传统武术

冉海波

摘要:中华传统武术在伴随华夏民族经久不衰的演进历程中,不断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同时又将各地域和各民族不同的异域特色汇融于一体,逐渐形成了当今内容复杂功能多元的中国式体育运动,对于今天健康中国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和价值。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析了传统武术适用于健康中国战略的现世价值,分别从强健武者体魄的身体健康与文明大众精神的心理健康两方面的价值作用进行审视,其中身体健康可从其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中得以窥见,而心理健康亦能从其培养的尚武精神和武德品质中探知一二。

关键词:传统武术健康中国 价值

时下我国已步入决战全面小康社会的终结阶段,然而国民体质下降的现实窘境却日益凸显。如何在享有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充实的精神,这俨然已成为当代国民共同关注的话题。

因此,国民健康的话题不断被提至民族崛起的议程之上,并一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受到民众的关切。以健康中国作为顶层设计,从教育、卫生、医疗等多方位进行建构,不断探索适宜提升国民体质健康的最佳途径,寻觅民族特色道路,进而制定相关的战略决策已是大势所趋。而诞生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武术历来就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健身方法,其本质功能亦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只不过“传统武术形态在不同历史语境下与出场路径下必然具有不同的语境功能”。[1]因此在健康中国语境下,其原本攻防技击的实用功能略有变化,轉而以服务国民身心健康为主的教育性功能。当前可从民族传统武术的角度,为健康中国的主题搭建适宜框架,继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筑建起坚实的体质基础,并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微薄的力量,同时亦可寻觅传统武术在今世发展的契机,用以保护民族特色。

1

相得益彰——传统武术契合健康发展的社会诉求

健康中国是印证当前物质渐富却体质渐弱局面而衍生的时代目标,它体现了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民众的健康诉求。国家正逐步从医疗、卫生以及健身等多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力求为人民提供更为完善和全面的健康保障措施。与此同时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如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将国民体质健康视为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其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

国民健康的保障需以预防为主,除去医疗手段的预防之外,最为行之有效的则莫过于通过身体的锻炼,强化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提升抵抗疾病和邪气进入体内的能力,这亦是国家极力倡导且民众乐于接纳的方式。

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需要“在中国建立健康的概念,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结合起来”【3】,继而亟需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的便是,应以何种方式来实现体质健康较为方便有利,又需利用何种途径进行锻炼更易为大众所接受,还需以此达到何种健康程度才能收到最为满意效果。

传统武术的健康价值和功能正好与人民对健康的需求相契合,由于常年经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使其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因而其本土性和文化性与中华民族的中庸性格特点相得益彰,为大众所欣喜接纳。

全民健身语境下,从传统武术角度建构健康中国好似更为符合华夏民族的心意。凝结华夏民族养生健身理论方法的传统武术,一方面颇为讲究人生的活力在于运动。然而其所诉之运动又有别于西方奥林匹克式的竞技运动,而是强调要合乎时宜的进行适量运动,且活动过程中对于身体的发展又恰到好处,不可一味求急求快,不然非但不能实现身体健康的目的,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则较为倡导生命在于静养。其静养生命也并非追求事事无为,只是要求遵循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调动身体气息,运用意象和内敛的方式将运动内化于心神,而不宜长期过量采用超负荷身体训练追寻健康。认为过量的运动虽能为生命增添活力,却不利于增益添寿。究竟如何利用传统武术来架构健康中国,其实现路径犹如梁启超所言“文明其精神不可不野蛮其体魄”[4],即应从传统武术对国民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作用审视其价值。

2 寓融于技——构图身体健康的需求导向

传统武术的演进历程中,其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并且不同功能的主次地位也时刻发生着变化。时至今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其功用俨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技击防身层面,而更多的则是关注健身教育范畴内的功效。“与西方体育运动相比,中国武术给予人的健康价值和功能又是最全面、最多元和最彻底的”[5],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健身方式之一,其运动方式似乎更契合民族本身的性格特征,较之西方式竞技式健身运动,或许对于身体的有益性会更为优胜一筹。

当前,实现国民身体的健康是健康中国最为直接的目的,于是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皆纷纷投资兴建各类健身主题公园和设施,同时还不遗余力的筹办各种门类的体育赛事。

为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社会各界均在为之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然则现实境况却依旧不如人意。“全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1.57平方米,经常活动的人口比例为3 3.9%”【6】,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人均健身面积不足且分布不均,全国民众健身设施也难以得到平衡。参与体育锻炼的国民人数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字,阻碍了健康中国目标实现的进度。在此困境下推广传统武术健身则有较大裨益,其强健民族体魄的今世价值可就大众武术健身和校园武术教育两方面进行深究。

2.1 大众武术助推民众体质健康

“大众武术是一种大众文化,它实现了参与者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使普通大众真正成为武术的参与者。”用作为东方世界独具特色的群众体育项目,它涵盖了传统武术的民族性特点和普适性特征。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语境中,传统武术健身娱乐功能日渐彰显,将其作为健身运动的群体呈现稳步增加势态。

此外,在与健康中国契合过程中,诚然其本质特点已不能完全等同于传统武术的时效作用,但与竞技武术高、难、美的价值追求亦是相去甚远。大众武术弱化了其攻防技击性,转而注重突出其大众性和普及性,将着装要求、习练方式和动作结构等进一步简化,以便迎合民众的需求。在实现其健身价值的同时更为关注与白然、生态和人文的关系,透露出武术休闲的态势,在武术健身的同时逐步丰富其内容,使得更多的文化和内涵汇聚于大众武术之中。因此,其健身娱乐作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健身魅力亦是渐趋凸显。

目前,大众武术架构健康中国的措施并非尽善尽美,其推广进程中还存在诸多瑕疵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在习练中不乏有中途废弛者,或是因习练武术拳种太多且内容庞杂,没有系统的方法和途径,以至于花费时间虽多却无法尽得其健身效益;或是由于其习练见效时间较长,无法满足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从而致使习练群体趋向于老年化;亦或是大众武术时常被部分心怀不轨的人予以滥用,为其白身利益而加以虚假宣传,进而殃及到民众对传统武术的虔诚之心。无论其缘由如何,这无疑为大众武术的传播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前进阻力。

因此,当前需紧握健康中国的时代契机,以大众的健康诉求为价值导向,以强健体魄为目标追求,针对其发展困境制定相应的对策。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大众武术教员的培养力度,严格认证其资质,以便树立正确的传统武术健身方式,营造健身平台,进而引领全民健身运动;另一方面则需组织武术相关专业人员对大众武术进行系统的简化编排,突出其健身功能的同时又不失本质特点,以便适应社会大众的不同兴趣爱好。

2.2 校园武术敦促学生身体教化

青少体质健康是建构健康中国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其主要实现途径即为学校所采用的体育运动方式和手段,于是传统武术对于身体的教化功能恰好可与之匹合。

其健身教育价值体现于多个方面,首先,传统武术的习练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過里外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加速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进而提升健康水平,不但能够强健体魄,而且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其次,习练传统武艺对硬件的苛求程度较小,变通性则较大,可因时因地制宜的开展,而且对于练习所用场地和器械亦无特殊要求,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运动方式,似乎可以有效化解学校人运动场地不足的矛盾。最后,传统武术的拳种技法种类繁多,且多由习武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作而来,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增添运动兴趣.又具有健身防身和自卫的实效作用。因此,在学校推行传统武术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将会有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然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处境尴尬甚至已名存实亡。”【8】中小学少有将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体育运动进行开展的实例,而且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作为指导标准。即便在少数开展武术运动的学校,也多以竞技武术为教学主导,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目标追求上均以竞技比赛为导向,致使学校武术出现较为严重的失真现象。超负荷与超常规的训练方式,使之较难与健康中国的价值目标相契合,不利于中国武术健身功能作用的发挥。因此,校园武术亟待更正目前异化武术的学校主导地位,应将传统与竞技置于同等地位予以均衡发展。此外,健康中国视域下,传统武术还可灵活运用校园武术场地设施以及充分发挥其师资优势,为国民健康做贡献。武术场地亦可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习武民众给予开放,同时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的优秀武术专业学生,可进入社会进行传统武术教学和传播,以培养学员坚定的武学信念,进而推广传统武术为民族健康服务体现其今世价值。

3 归咎审势——解构心理健康的价值谛视

传统武术白诞生伊始便深深地根植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中,是当前最具民族特色的身体文化之一,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在实现其健身功效过程中,极为讲究“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这不但遵循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利用天时地利调和人体戾气,进而达到身心康健的目的,而且还充分利用了人体发展和气血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时因地制宜,演化出形式多样的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并施用于康养保健。习练传统武术本身即是对于身心的教化过程,功法中颇为强调心性合一,来提升武者心理素质,因而对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准具有重要的现世价值作用。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架构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当前精神道德遗失似乎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惯例现象,由此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亦是不容小觑。于是当下亟需物色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来擢升国民心理健康质量,而传统武术的部分价值或许能与之衔接无暇,其中所体现的尚武精神与武德规范较为明显的体现了东方思维,对于解构国民心理健康的价值亦是独具民族特色。

3.1 尚武精神塑造情感归宿地

尚武精神是武术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贡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东方哲学思维。1904年梁启超首次在其所撰辑的《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使用“尚武精神”一词,主要是誉赞民族高尚的品质和气节,之后孙中山将其定制为匾额题赠予上海精武体育会,至此便为中华民族所畅晓。而此后的百年间,其内涵界定更是愈加宽泛,“‘尚武精神不仅仅是崇尚武力或者优秀的精神品质,更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气节。”【9】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似乎由来已久,其流变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它始于先秦时期,盛于汉唐之际,衰于宋清年间,而后于民国时期又一度拥有兴起的迹象。尚武精神在今日所呈现的形式主要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民族气节的崇尚,而民族气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核。大凡民族危亡之际,武术则每每被提升至强国保种的高度,继而在激发全民尚武思潮同时形成武术文化繁盛的局面,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外族入侵中重生,尚武精神具有不可漠视的作用。

传统武术所蕴含的尚武精神传袭至今已然得到高度的凝练,深深地熔铸于民族的精神思想层次,其文化基因催生了高度的民族自觉心理。因此,尚武精神对于引导民众改善精神状态,恢复民族自信心理,从文化内核上提升民族精神品质,乃至今日健康中国的建设方面仍有较为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从本质上,传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10】,通过习练传统武术来培养尚武精神,无疑能够强化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对民族气节的推崇,进而提高国民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质量。当前国民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现状,较大程度的反应在精神状态之上,利用尚武精神的培养即可逐步引导民众改善精神状态,恢复民族白信心理,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当前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为民族尚武精神的重塑提供了契机,或许可以借此对其加以创新,融入新的时代内涵,继而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此振奋民族精神以建构国民心理健康体系。

3.2 武德品质营造心灵栖息区

武德在传统武术中的运用,较早见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的“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矣。”【11】将其作为习练武艺者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其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武德文化形态。

传统武术改造心理健康的今世价值主要是通过其附属文化的教育功能展现的,武德在成就习武者高尚气节的同时亦有益于国民心理健康,通过习练武艺不断提升自身修为,使得传统武术的内涵也颇具教育意义。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极力倡导“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讲究习拳练武要以德为先,对提升民族气节和精神品质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当前许多青少心理健康的塑造。

健康中国所面临的难点之一便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社会的急速发展,诸多配套软硬件都存有缺失或不足之处,无法及时充实青少年精神上的空虚。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文化冲击,造成了较大一批青少年信仰上的缺失和精神上的迷茫。由此也致使其心理产生诸多问题,继而使得多数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甚至是疾病状态,且所呈现的局势一度令人堪忧。健康中国语境中审视传统武术的今世价值,亟待加强武德教育和心性修为,通过对习武者的心理教育来塑造民族健康的心理状态,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态势。同时传统武德的文化底蕴在当代又显示出较多的局限性,因而需要利用多维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摈弃其中不合时宜的成分,然后再加以创新,使之不断与当代文化相融合,进而与时代需求和文化主流相协调,继而更好的服务于健康中国。

4 结语

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行之有效的国民锻炼途径,传统武术宛若其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方式,其健身效果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层面,对于公民的心理健康亦有较大益处,这是西方式竞技体育所不能企及的功效。传统武术健身价值功用的有效发挥还需借鉴和参照更多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并不断加以吸纳与融合,实现白身的多元化创新,丰富国民运用传统武术健身的内容,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时下需要对传统武术建构健康中国的契机与今世价值加以审视和探寻,为之寻觅最佳契合点,使之形成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健身体系,并最终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李龍.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体育出版社,2014:13.

【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3586s/201610/21d120c917284007ad9c7aa8e9634bb4.shtml.

【3】刘青,赵元吉,刘智丽.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及走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7.

【4】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M】.北京:中华书局,1936:1.

【5】明磊,王岗.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9):123-129.

【6】《全民健身指南》解读[N].中国体育晚报,2017.

【7】王国志,邱丕相.多维文化视角下的大众武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6366.

【8】李卓嘉,雷学会,王岗.学校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的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9):91-96.

【9】马佩,杨刚,姜传银.衰微与重塑:论古今之尚武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2018(()3):134-138.

【10】陈振勇.中国武术传统在现代发展的文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4):17-21.

【11】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习练传统武术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传统武术怎么了?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