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 蔡海角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2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1 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 ①机械性创伤 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②气压性损伤 ③放疗性损伤 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也可出现鼻出血。
(2)鼻中隔偏曲 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3)鼻部炎症 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 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②鼻部特异性感染 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
2 全身原因
(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 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等。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 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 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 如抗凝劑使用不当等。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3)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②静脉压增高
(4)其他全身性疾病 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引起鼻出血,严重肝病患者、尿毒症也可引起鼻出血。
治疗
鼻出血属于急症,治疗时应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尽可能迅速止血,并对因治疗。
1 一般处理
首先使患者镇静,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并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如患者已休克,则应先针对休克进行急救。
2 寻找出血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腔局部和全身检查。如有条件,最好是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实施止血治疗。
3 鼻腔止血方法
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1)指压法 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15分钟,也可用手指横行按压上唇部位,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此方法适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患者在家中发生鼻出血可采取此方法。
(2)局部止血药物 适用于较轻的鼻腔前段出血,此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小。
(3)烧灼法 常用的有化学药物烧灼和物理烧灼(包括电烧灼、激光烧灼和微波烧灼等)。适用于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
(4)前鼻孔填塞术 前鼻活动性出血剧烈或出血部位不明确时可应用。
(5)后鼻孔填塞术 前鼻孔填塞后出血仍不止,向后流入咽部或从对侧鼻腔涌出,应选择后鼻孔填塞术。
(6)经鼻内镜止血法 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
(7)动脉栓塞 对于过敏体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肝肾功能不全者为禁忌。
(8)血管结扎术 目前一般应用较少,多应用于严重鼻出血、经上述各种治疗方法仍不能止血者。
(9)鼻中隔手术 鼻中隔黏膜划痕术,适用于鼻中隔前下部小血管扩张引起的反复鼻出血。
(10)其他手术 对于鼻腔或鼻窦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应视具体情况和肿瘤的性质或先止血,或手术切除肿瘤,或采用放疗,或结扎颈部血管以止血。
4 全身治疗
鼻出血的治疗及处理不能只是鼻腔止血,要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基本和特殊治疗,即止血期间要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