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亚男
[摘要】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娱乐、体育、政治、财经、社会报道等层出不穷,其中,科技报道依然是较为小众的报道种类: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地位逐步提升,科技报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仍需提高,科普力度仍需加大,科技报道仍需改进。
[關键词]科技报道 基因编辑婴儿 报道效果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因此,该报道一出,便引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震惊。本文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及报道效果的角度出发,通过指出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科技报道,顾名思义,指的是对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牛的事实的报道。报道内容包括科技政策方针、科研成果、科技成就、科技工作者。[1]一般而言,新闻报道包括娱乐八卦类、社会生活类、体育健康类、财经类等等。科技类新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的一类新闻。
现如今,我国大力倡导科技强国战略。科学技术是推动发展牛产力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技新闻也因其重要性及独特性逐渐博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再者,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除报纸、广播、电视之外,受众更多地通过手机和电脑来获取信息,科技报道的力度随之加强。 不仅如此,信息精准化营销,针对性推送,使得科技报道也拥有了自己的一方沃土。如近年来出现的热点科技新闻有,“Alpha go对战人类棋手”、“无人驾驶技术”、“新华社媒体大脑——MGC新闻”等等。这些报道都受到了广泛的传播。
1.同质化严重,内容过于专业化
一直以来,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科技报道的数量相对较少,关注科研本身的人也少。因此在科技报道的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枯燥乏味的情况。据知微事见的相关数据统计得知,在有关“基凶编辑婴儿”这一事件中,有67家媒体报道了“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有27家媒体报道了“基因编辑婴儿未经伦理审查,国家卫健委要求调查”:有19家媒体报道了“122位科学家发联合声明: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凶编辑”。并且在上述报道内容中多次出现“CRISPR-Cas9技术”、“CCR5基因”、“脱靶现象”等专业名词。显然,这对于那些医学及生物学知识薄弱的人来说,很难将上述报道内容中的专业术语读懂,于是妨碍了受众对于整篇报道的理解,大大减弱了科技报道的传播力。
2.传播渠道多样,细节报道导致信息泄露
在“基因编辑婴儿”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多家媒体参与了该新闻事件的报道。包括新京报、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多家党媒及地方媒体。但是在报道过程中,有些报道者凶不熟悉这一领域,会把采访问题做细做小。像是私密性强、关乎个人隐私的信息会在不经意间被纳入报道内容中。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传播渠道多样,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的广泛传播。除了报道方面,科技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像是人工智能或是基凶编辑,他们带来的是工具或者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延伸,但是生物识别对于人的声音和脸部看得清清楚楚,极易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
3.过度渲染,丧失新闻的真实性
一项伟大的科技成果同然值得世界称赞,但为了吸引受众注意,过度渲染报道内容是极其不恰当的。如11月26日,多家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宣称世界首例基凶编辑婴儿诞生,该报道引起学术界及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讨论。紧接着,11月27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辟谣称从未立项资助“CCR5基凶编辑”、“HIV免疫基凶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自由探索项目,也没有资助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可见,多家媒体在未经证实真相的情况下进行报道,并且过度渲染报道内容本身,使报道内容失实,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4.报道内容单调,缺少人情味
一般而言,科技新闻在报道过程中本着真实客观的原则,却往往容易忽略新闻价值六大要素中的“人情味”。“人情味”是指事实中本来就有的足以打动人的一种情愫。在“基因编辑婴儿”这一事件中,多数报道者将关注点集中在该事件出现后的批判声中,甚至出现了许多偏激的声音。例如完全禁绝对人类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任何研究和探索,这显然是不理性的。本次事件中,受伤害最大的是被基因编辑的孩子们,报道者可以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对该事件进行更具“人情味”的报道。
1.专业术语通俗化,报道形式多样化
新闻工作者在做科技报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专业术语口语化,尽可能换成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词语。即便有些术语不得不用,也应当站在受众接受的角度考虑,有意识地将专业的术语转化为容易理解、直观生动的通俗语言加以阐释,或者以比喻、类比等方法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内涵和功能。[2]并且,作为科技报道者应多与专家磋商,将自己的写作意图向对方表述清楚,在不断地交流中寻找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报道。
除此之外,科技报道的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比如加入图文报道或是采用视频动画的报道形式等等,以此激发受众的关注兴趣。像是在两会期间,海外网推出H5作品《我来北京看两会》;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和一本政经融媒体工作室联合推出的《当监察法遇上孙悟空》的动画微视频。他们采用通俗易懂,极具创意的形式将看似枯燥乏味的两会内容形象牛动地表现出来,赢得受众的一致好评。
2.力求选题新颖,吸人眼球
科技报道的选题应当注重实用性。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对于科技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这就要求科技报道者应时刻关注人们的生活状况,尽量报道实用、贴近人们生活的科技资讯。例如,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科技进步了,相应的食品健康问题也涌现出来。因此,报道者应从受众角度出发,尽量报道更多实用性的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