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在媒体融合传播语境中的创新路径

2019-09-03 07:00周恬王建
新闻前哨 2019年5期
关键词:主播规范受众

周恬 王建

当今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万媒聚于一端——一部智能手机承载了文字、音频、视频传播的所有内容。有声语言作为广播媒体的内容呈现方式,无论其传播介质如何改变,始终是吸引受众的核心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这样的时代命题里,新闻主播要传承喉舌使命自觉坚守阵地,积极主动变革创新语言样式,始终在媒体竞合大潮中响亮发声,声人人心。

一、坚持锤炼业务,让规范的有声语言参与生活的仪式感

内容决定形式,有声语言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恰当的表现形式才是得体的“装扮”。每灭清晨6点半央广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7点央视的《新闻联播》,其端庄规范的语言风格深植亿万国民脑海之中,甚至收听、收看新闻已成为每天的一种生活仪式不可或缺,这与有声语言的魅力密不可分。

端庄规范的语言带来安全感,增加信任度,在地铁、高铁、机场、车站等公共场合,我们经常听到的“公共广播”,虽然说从内容到形式都一成不变.但大家显然已习惯和接纳了这样的声音,它体现的是一种秩序,维护了一方安定。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承担着“公共广播”的功能。所以,新闻播音的变革与创新,须始终围绕“传承”这个主题推进,继承老一辈播音员规范严谨的语言风格,在守住舆论阵地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形成我们这一代播音员的艺术成果,并使之传下去。

另一方面,从规范语言文字的角度上观察,当今一些自媒体让人眼花缭乱,这其中语言不规范现象也误导了受众,混淆了视听。新闻主播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骨干力量,要不断锤炼业务,从点击量、粉丝量等片面量化指标中解放出来,在媒体融合大潮中把稳舵,用核心优势资源影响受众,高举旗帜,振兴文化。

二、树立标题意识增强用户思维,把握融媒体时代的节奏感

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心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喜马拉雅、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让受众逐渐习惯了短平快的产品,也给新闻播音带来新的课题。新闻稿件不一定“短”,如果为了迎合快节奏,一味求“快”,往往是一种片面的处理手法。新闻播音有其自身特点,既要尊重规律,也要有用户思维,我们在备稿和播音时要突出重点,把握语义本质,这样的“节奏感”显然要到位得多。

在民生类新闻的播报中,往往会出现重点太多、摸不着头绪的现象,这时候,就要有足够的“用户思维”去把握语义核心。例如:近日召開的全省房屋网签备案工作会议传出消息,6月底前,全省房屋交易合同网上签约备案信息将实现省、市、县联网。此举将使房地产交易更透明,有效防止开发商、二手房业主“一房多卖”,炒房投机。

这条稿件的意思不复杂,但要素很多,如果在播报时每一句都很着重的话,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广播新闻节目伴随式收听的情况居多,播音时抓住“省、市、县联网”和“更透明”这两个重中之重,这样的处理有融媒体时代的“吸睛”效果。就好比一条新媒体推送的标题,只要弹出关键字词,便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引起足够的关注。当然,也并不是说新闻主播要追随“标题党”,而是学会树立标题意识,让内容立起来。

三、把握细节为有限的篇幅扩容,以有温度的声音传递正能量

海量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由于版面、时段的限制相形见绌,但这恰恰也是我们精耕细作的着力点。播一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稿,如何把内容诠释到极致,实现听一分钟大于看三分钟的效果?在融媒时代这是新闻主播必须探索的方向,把握新闻的细节,用同样的一句话讲更多的故事。

例如:今年是新三年棚改计划实施的攻坚之年,急着昨日从省住建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省各类棚户区改造已开工2.31万套,完成年度计划的25.35%。全省各地按照“棚改货币化安置不搞一刀切”等新要求,严格把关,依规申报计划,确保申报任务计划确实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增加。

这条消息表面上看是一则普通的工作动态,其实表达了政府开展工作的详细打算。在播读时,“一季度”完成“25.35%”,拎出这一组数字重音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工作推进得很顺利:再把握前后两句“攻坚之年”和“不搞一刀切”这些细节,突出“稳中求进”这个总目标:最后将“确保”、“坚决遏制”两个关键词托底,便能烘托出全篇报道的总基调——政府既有信心,又有决心。

真实是新闻的价值所在,温度是主播的时代情怀。在看似四平八稳的稿件中,播读准确是第一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洞察细节挖掘深意,是融媒时代难能可贵的传播力量。

猜你喜欢
主播规范受众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第一次做小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