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
摘 要:陶瓷是贯穿中国古今文化中的支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自古“china”陶瓷就是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依然影响着当代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加快,中国陶瓷文化与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接触和碰撞,对后续我国陶艺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和改变,这让我国陶艺家们开始注重民族和时代特色以及自身所在区域特色的共同发展。在全球化发展下,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的日趋融合,这须要陶艺家们更加致力于研究和创作出具有中国时代精神和文化情感的环境陶艺,创造全新的融入有中国文化精神的环境陶艺理念,在当代文化情景下实现环境陶艺发展之路和人们对陶艺文化艺术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陶艺;中国;文化;创新
1 前言
环境陶艺是在陶艺创作基础上诞生的新形式,并逐步开始利用壁饰形式和雕塑形式等在城市的各个公共空间场所出现,这种新的创作形式给予了公共艺术和陶艺新的生命力,两者相互交融产生新的公共艺术。在当代陶艺家们的努力下,使环境陶艺开始反映当代社会意识和当代文化特色,并积极促进各地区文化的交融与提升。
2 中国环境陶艺的发展状态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环境陶艺开始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延伸,并逐渐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空间公共场所。并且自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的提高和环境陶艺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我国环境陶艺发展起来的时间很短,而西方有着较长的发展阶段,然而在中国没有历史经验可鉴,一切处在一个起步摸索的时期。由于中国受西方创作思想的传入,对陶艺家们的创作思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致使部分陶艺家们对西方作品形成了无意识的效仿及照搬,缺少了自身的传统陶瓷艺术在环境陶艺上的创作,所以大部分的环境陶艺创作的作品还是缺少 本土化的内涵。所以在多数环境陶艺模仿西方,照搬照抄的情况下,使得环境陶艺的创作千篇一律,感觉似曾相识,不新颖,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触。这些陶艺作品基本上没有结合中国当代的文化特点、异域特色和当时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环境陶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我国环境陶艺的发展开始处在一个初期阶段,所以陶艺家们缺少对当代环境陶艺创作的认知和探索等,以至作品的创作没有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出現盲从的照搬和抄袭的发生。
如今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提高、观众的审美需求、区域和国际交流的扩展、大众思想的进步等原因,使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形式。在这样的发展下,国际化的文化情境对中国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带来了多重的冲击,各方面的渗透性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环境陶艺的总体面貌。在这种全球文化交流下,和文化趋同的情境下,发展创作应看重特定区域民族时代的文化特色,充分表达各类的民俗风情以及不同文化精神。应慢慢从模仿西方进入将中国当代陶瓷文化融入自身环境陶艺创作的发展模式。在全球文化广泛发展对中国的文化造成冲击和影响下,如何在当代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 环境陶艺的作用在中国的必要性
当代中国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心里的满足度从物质上转向精神上的感受,所以大家对周围文化环境的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陶艺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开始逐步融入空间艺术中。中国观众更偏向喜爱中国历史文化的陶艺作品,这使得观众普遍接受喜欢以环境陶艺改变提升大家生活环境,并带来一种全新体验和感触。在生活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这使得大众对空间环境文化越发的看重,从而需要公共环境艺术的融入。
随着大众对艺术审美的日益提升,在设计创作中觉得艺术和生活之间不应该有着明确的范围,而应该觉得艺术和生活互相融合,艺术伴随着生活,并提升生活的品质与氛围。所以环境陶艺要充分的融入大众的生活中,改善并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了解观众需求,融入各区域、各民族和当今时代的先进文化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给观众以相应的文化感触。陶艺发展创作的时候要积极去了解当代中国观众的审美,满足大家精神上的需求,也要不断研究当代文化发展走向跟上时代潮流推陈出新,还要在以环境陶艺为载体融入观众生活中去,抒发观众的情怀,并不断提升公共环境的质量的作用。
4 结论
二十世纪开始,在社会实践中环境陶艺的作用内涵及功能都悄然发生着转变。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开始在当代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进行创作,其创作方式及理念展示它全新的文化内涵。在提倡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公共环境融入环境陶艺展现出新的生命力,这种新的艺术生命力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品德,文化的情感被深深的融入了整个公共环境,充分体现了该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文化气息与文化精神。
中国环境陶艺的提升发展要在中国陶艺文化下,结合当代民族区域等文化特色,并吸收借鉴全球优秀文化精髓,在其表现形式上以及材料工艺的运用和形式语言的探索发展中,创作契合中国群众的审美需要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寻找出一条符合当代中国环境陶艺的发展之路,并使中国环境陶艺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代全球情境下独树一帜,成为世界环境陶艺创作中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张行舟.公共设施中的环境陶艺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2]袁乐辉.从个性空间的设计角度浅谈环境陶艺[J].中国陶瓷,2007.
[3]王杰,廖国伟.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