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小学校德育探究

2019-09-03 02:05唐红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积极心理学中小学

摘   要  青少年的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德育存在着“灌输式”“知识化”和“应试式”的问题,对于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变化的青少年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德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培育和激发引导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通过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进行德育,为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  青少年学生  德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1]。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是十分重视德育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有系统的德育课程,有明确的德育目标;绝大部分的家庭,也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影響,青少年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新时期的青少年,他们思维敏捷、自我意识强,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德育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和考试、说教和强迫的方式上,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人们发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进行德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青少年的德育,能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为青少年在学校的德育开辟新的途径。

一、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着政治化的倾向,在内容到形式上基本上是以政治教育所代替。德育在内容上是大道理的说教,往往只关注于对国家形势政策的宣传和理解等国家大事。在形式上往往不是假、大、空,脱离学生实际,就是虚、浮、燥,甚至不着边际,教育成效甚微[2]。

另一方面,“灌输式”“知识化”的德育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学生被强迫“死记硬背”一些政治观点和条文规范等。同时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德育被弱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都不愿投入德育的研究和改进,使得学校德育模式单一、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迅速发展变化。身体生长发育进入高峰期,而心理发展却处于转折期。身体的发育使他们自我意识日益强烈,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自主,而他们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期,他们的认知、情感和个人意志都容易出现波动,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或接受心理障碍。“空泛”地讲大道理“说教”、强迫学生接受的德育模式,忽视他们的心理和感受,不关注他们的接受心理问题,就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实效性必然较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以及对德育功能的不断认识,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注重从内心世界出发,以此作为主阵地去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尝试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以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关注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和潜能,引导其积极向上,主动地追求健康、成功、快乐和幸福的体验;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因素,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而这些正是德育的功能,正是青少年德育要达到的目标。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德育途径

1.培育青少年积极的人格特质

青少年在接受德育时,除了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还受当时心理状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增强个体的思想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乐意接受德育。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这时候就会对事物失去兴趣,产生抵抗甚至逆反的心理。另外,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容易产生波动,当其处于矛盾、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对德育容易出现接受心理障碍,即在需要、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而导致接受出现偏差,产生怀疑、排斥、否定等心理。

积极心理学认为,激发人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因素,使之产生轻松、愉快、成功、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能够有效消除消极的心理因素,抵制不良的逆反心理,消除接受心理障碍。同时积极的心理因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好奇、热情、开放、乐观等积极人格特质,形成优良的品格。因此,要提高青少年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培育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人格特质,使之树立良好的心态,形成良好的自我品性。青少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的人格特质,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德育,使自我的心理需求与德育形成合力,使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

学校的德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都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来达到较好的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养成积极向上的个人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采用“体验式”“互动式”“情境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参与体验,通过积极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内化积淀成自己的道德行为。例如把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成生动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走出课本,积极参与、观察、反思、分享,在各种情境和活动中体验、学习,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4]。

(2)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活动体验,很容易调动积极性,激发其积极的情绪情感。课外活动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参观学习;可以是集体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等;也可以开展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通过精心设计安排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将思想教育、良好品德和积极情绪情感培养融入活动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通过大量的积极有意义的活动,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集体主义精神、互助友爱精神、劳动态度等。

3.激发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可以增强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力,有利于主动、高效地学习。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学校在德育中引导学生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应做好如下几点。

(1)教师的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自信

学生往往非常在乎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将對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而教师要注意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尤其是对那些表现不太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情绪容易低落的学生,教师更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发展性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需要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引导其激发潜能、树立自信。另外,有的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或不求上进,往往是因为没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没有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要积极肯定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肯定自己的能力,通过自我激励鼓起勇气和自信,积极面对自己的过去,克服悲观消极、自我否定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经常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向上的斗志和前进的内驱力[5]。

(2)构建良好班级集体,让学生获得温暖幸福的情绪体验

进行良好班级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一个和谐友爱团结一致的班级,一个有着优良班风和凝聚力的班级,是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学生在班级集体中获得幸福快乐的情绪体验,每天都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就会欣然地接受教育。学生在班级集体中在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中获得爱和友谊的愉悦体验,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包容之心、仁爱之心、感恩之心。

(3)描绘美好未来,激发学生美好、乐观、积极热情的情绪体验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描绘未来,结合中国梦向学生展现祖国美好的前景,引导学生向往未来,编织人生梦想,为自己构想美好的将来。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梦想形象化、具体化,如做个航天员开着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做个医生治病救人,做个发明家、科学家、教师、工程师等等,并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中国梦中。有了梦想,乐观地看待和向往未来,就能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出实现美好梦想的热情和行动,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小学校德育对教师的要求

学校的德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情绪体验式的德育,要求教师善于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积极情绪、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来促进学习和成长。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只有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积极情感的学生。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有广博的知识,仪表仪容要大方得体,语言和行为要规范健康。同时要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青少年在学校里生活,每天都和老师接触,往往是以老师为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丰富的内涵和积极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在模仿、学习教师的过程中得到积极向上、轻松愉快、乐观满意的积极情绪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吸收正能量,培育和养成积极健康的优良人格特质。

(2)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波动,他们很在乎老师的态度,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老师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格要求时也要以爱为前提,以爱为基础,既要做到严而不纵,更要做到严而不凶,严中透着真挚的爱。浓浓的师爱会带给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很容易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学生在体验师爱中建立起与老师互动互通的情感,就容易认同和接受学校的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当一个人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和良好的心理感受。青少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和个性。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表现不太好的所谓“差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要善于肯定学生,尤其注意不要挖苦、讽刺和贬低学生。要让学生在被尊重和被肯定中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激发并树立起自信心,而自发地驱动其积极行动。

参考文献

[1] 朱志梅,周梅.论中学德育方法的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9).

[2] 焦光鼐.学校德育从心开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5).

[3] 聂艳霞.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联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09).

[4] 徐军.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铸造品格[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06)

[5] 高红.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作者:唐红艳(1970-),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生积极心理学中小学
浅析学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