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桂成,江苏省淮安市关天培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优秀语文教师。曾多次参与或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并有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
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时期,学生此时所受的教育将为其品格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必备的关键能力。因此,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已刻不容缓;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势在必行。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通过巧用微课来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人教版(统编)小学教材第三册中的《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谈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巧用微课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这篇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寓言故事的特点,可对教学做如下设计。
一、课前自学:
疏通字词,读顺句子,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被威武的老虎抓住以后,用计蒙骗了老虎,使自己成功脱险的故事,反映了狐狸的狡猾有余和老虎的智慧不足。最后交代老虎被骗了,并揭示了“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前,笔者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特点。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文学常识的渗透,又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阅读《狐假虎威》的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自学文内的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疏通字词是阅读文本的基础,是学生读懂课文的前提。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笔者把生字词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学,此举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二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较低,故教师的课前自学要求也不宜提得太高,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还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根据二年级学生所处的年段特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特点,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课前自学要求。
首先,初步了解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特点。向学生推送介绍有关寓言知识的微课视频,并提示学生可通过视频了解寓言的特点。当然,学生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查阅有关寓言的资料,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其次,阅读《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文中不认识的字,要看着拼音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字词,能查字典的就查字典自行解决。
然后,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读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另外,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请学生用横线将其画出来。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通过查资料或与同伴讨论加以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就与教师一起探讨,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最后,对自学收获进行总结。在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完文本后,再让他们回头想想、看看,总结一下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养成总结思考的习惯;并且把自学过程中的困惑、疑问记下来,留到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经过课前自学,学生带着疑问,以课堂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中研读:
品读关键词句,分角色表演,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课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段、重点句和关键词,品读文本内容,体会狐狸和老虎的心理动态,感悟文本表达的寓意。《狐假虎威》一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根据故事中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神态猜测它们的心理活动。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想象的能力,又培養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交流课前自学的收获,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让学生针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之后,重点围绕“狐狸是怎么蒙骗老虎的”“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两个问题深入阅读文本,鼓励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虎和狐狸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老虎和狐狸的心理活动。
第二步,抓关键词进行品读。对于故事的第一自然段,要抓住描写老虎和狐狸动作的词进行品读。如从老虎的动作中感受老虎的强大及当时的饥饿状态,从而品读出狐狸当时面临的生命危险。对于二至六自然段,要抓住狐狸和老虎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品读,想象狐狸和老虎说话时的语气。如第二自然段里的“骨碌碌”和“扯着”两个词语,把狐狸狡猾的样子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愣”字,把老虎即将被蒙骗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紧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再分角色表演读,通过表情和语气,把自己对狐狸和老虎的理解读出来。对于第七自然段,要抓住几个四字组成的词语,弄清哪些是写狐狸、哪些是写老虎的,并通过表演和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文字明确地说出了故事的结局,使学生理解了“狐假虎威”的意思。
第三步,组织学生演一演这个故事,并通过表演来诠释相关词意、深化故事内容。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并试着通过表演,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表演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活动,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表演,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渲染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三、再读感悟:
深化交流,感悟寓意,在多元解读中懂得变通
一是联系生活,感悟寓意。在学习《狐假虎威》这一课时,仅读懂文本的内容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明白故事的寓意。所以,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再读文本,想想到底谁“威风”,以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知晓故事的寓意:人们用“狐假虎威”来比喻那些自己没什么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的人。进一步的深层次阅读,既对文本思想进行了升华,也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此外,还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 “狐假虎威”的引申义,使他们明白其中的教育意义,实现文本的价值导向。
二是多元解读,懂得变通。在深入解读《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议一议:怎么看待狐狸的做法?通过讨论,提醒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如狐狸在遇到生命危险的紧要关头时,想出这个招数逃脱危险也是机智的表现;但是,倘若在生活中自己没什么本领,却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那就是品格不端的表现,会遭到众人的指责。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文中蕴含的价值导向凸显出来,让学生联系生活议一议,引导学生根据多变的生活实际,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三是巧用微课视频,增趣添彩。《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但却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很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因此,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顺势向学生荐读其他的寓言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播放微课视频,利用其声、光、色的交融效果,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如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世界,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课外延伸:
多读多思,勤练笔,读写结合促发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读,还要让学生多写,做到读写结合,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因低年级重在写话训练,故在学生读懂了“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明白了文本寓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以“第二天,老虎和狐狸又相遇了”为开头,接着写一段话,想象老虎和狐狸这次相遇时各自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以及他们的对话。通过写话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想象力、判断力等,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生做完写话练习后,教师再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两三个同学写的写话内容,并配上教师的简要点评,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写话内容,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明了。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会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修改自己的寫话。
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方法,而应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利用微课声、色、光的综合感官冲击的优势,补充自己的讲解;同时,适当地运用微课调节课堂氛围,给课堂增添一份情趣,唤醒学生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运用微课促进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