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理解视野下的初中英语诗歌教学实践

2019-09-03 07:03温彩霞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2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境诗歌

■温彩霞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在设计初中英语诗歌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和跨文化理解的内涵,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鉴赏中外优秀文化,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规范自身的行为取向。

下面笔者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谢建民老师执教的译林版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7 Reading:Seasons of the Year一课为例,探讨跨文化理解视野下的初中英语诗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描述及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本单元的阅读部分。该部分是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歌,共分四小节描绘春夏秋冬的特点和乐趣。该诗歌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话题,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唤醒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并且能在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从诗歌的韵律、修辞、意境等方面赏析、翻译甚至创作诗歌,进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灵感,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

2.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诗歌阅读课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四季之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特别是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读懂四季小诗,了解四季变化。

(2)从韵律、修辞、意境、象征等方面赏析诗歌,唤醒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3)在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翻译和创作有关四季的诗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教师从语言积累、技能提升、情感体验等方面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和思维碰撞,渗透跨文化理解,实现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3.教学流程及活动分析。

Step 1:借助视频,激发学习内驱力。

上课前,教师播放了由南菁校园四季变化图片所制成的视频,配上舒缓的音乐,调动学生的热情,感受四季变化以及四季的美,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Step 2:借助音乐,感知诗歌音韵之美。

音乐和诗歌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它们都有着优美的旋律和韵律。课堂上,教师播放了一首学生所熟悉的歌曲——Little Star,学生听到旋律后不由自主地吟唱起来。在体会歌曲的音韵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Seasons of the Year,找出这首四季小诗中的韵律。

Step 3:借助图画,欣赏诗歌画面之美。

诗歌的美妙还在于它有很强的画面感。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感受本首诗歌所体现的画面之美,教师给诗歌的每一句话都配上适合的图片,以图的形式呈现诗歌内容。学生跟着一幅幅画面的呈现,从意象的描绘理解诗歌的美妙意境。

Step4:整体细读,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

四节小诗呈现之后,学生会发现这首英文诗歌是按照冬春夏秋顺序写作的,并非按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教师抓住这一教学点问学生:“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winter first?”学生回答:“Because western people think winter comes first in a year.”教师追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Why do western people think winter comes first in a year?Why do we Chinese believe spring comes first in a year?”这两个问题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和发散。课堂内学生思维也很活跃,讨论很激烈,生成也令人很惊喜。学生通过讨论品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跨文化认识,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首诗歌的顺序是冬春夏秋,而我们常说春夏秋冬,教师觉得这里隐藏着文化内涵和中西方差异,所以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解决阅读中的难题。通过讨论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生成也很精彩。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意识。

Step 5:咬文嚼字,品味诗歌修辞之美。

在初步领略四季变化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四节小诗,从修辞手法方面体味诗歌的美。首先呈现冬季小节诗歌,前两句描绘了雪、树、花的静态之美,后两句描绘大雁南飞的动态之美。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语文诗歌鉴赏课中,语文教师经常会问学生哪个字或词用得好。受此启发,本节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冬小节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然后分析诗中用了拟人手法的三句诗。引导学生探究: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拟人手法的运用能赋予动植物以人的特性,体现生命和活力,既直观又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于此,学生明白了中西方文化具有相同之处,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此外,本环节也为后面的翻译和创作部分做好支架的构建。

Step 6:联系生活,揣摩诗歌象征之意。

在赏析四季小诗的音韵之美、文化内涵、画面之美和修辞之美后,教师问学生:“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e poem?”引发学生思考诗人的写作意图。在了解诗人意图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es snow,wind and harvest stand for in our life?学生的回答可大致归结为:“Snow and wind stands for problems or difficulties we meet in our life.After we over come them,we will have a success.”然后通过图片,引发学生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角度思考Which season may stand for your age?

【设计意图】自然的四季轮回恰似人生四季变化。此环节的问题设置指向揣摩诗歌象征之意。如:风雪象征苦难,练就体魄,磨砺心志;丰收象征成功,意味着努力就有收获。使学生明白:如果在人生的春天里,没有学到知识,没有练就本领,步入人生之夏,就会感到自己已经落下行程。如果依旧不奋发,荒废了春、夏这两个黄金季节,到了人生的秋季,也就不会收获成果。在人生之冬,只能长声喟叹,悔恨不已。正如古诗所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春种夏锄,哪有秋收冬藏?庄稼是这样,人生也是如此。教师通过诗歌意象回归生活本质,向学生传授人生哲理。

Step 7:品读经典,尝试翻译中英文诗歌。

教师选择了几首与四季有关的古诗——《春晓》《小池》《天净沙·秋思》《江雪》作为课外诗歌赏析材料,并发给学生《春晓》的英文译文(许渊冲译)和Thomas Nash的Spring中文译文(郭沫若译)供学生课外阅读。课外作业是让学生品读中英文经典诗歌,体会中英文诗歌各自的魅力以及中英文翻译的美妙后,尝试把本课诗歌翻译成中文或是把自己喜欢的古诗翻译成英文。

【设计意图】中国古诗流传千年,其魅力与作用,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指向现在与未来。对于学习古诗的意义,叶嘉莹先生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古诗能给予我们思想上的启发、文学上的享受、想象上的惊奇。于是教师大胆设计了这项课外作业,让学生品读中英文经典诗歌和译作,尝试用自己的话将所学诗歌翻译成中文或是将所喜欢的中文诗翻译成英文。教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鉴赏中外优秀文化,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精华,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Step 8:学以致用,尝试创作英文诗歌。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诗可以使我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里。”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从诗歌的韵律、修辞、意境等多方面赏析了这首四季小诗,学生能体会到诗歌的美妙,也有一定的创作热情。所以这一环节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进行诗歌创作。虽然学生的作品不那么精致和优美,但总有那么几句让人心动,让人有所触动,让人感受到季节的美好。

【设计意图】每个人对四季都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何不在学习了英文诗歌后,尝试一下英文诗歌的创作呢?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对美的感悟力得以提升,而且注意了诗歌押韵,不论是意象还是意境都让人神往。所以只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境诗歌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