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丽 王伟
[摘要]现代社会部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产生曲解,一味追求现代社会“人的自由”而陷入信仰缺失的困境。片面追求“尊重人性”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缺少科学审视,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中丧失方向和信心。笔者主要探讨如何超越现代性的困境重塑高校大学生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06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2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越以往任何时代。在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各种思潮、文化和价值观相互交融、碰撞,大学生的价值偏向和信仰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片面追求个性,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現代性最好的体现。丹尼尔·贝尔甚至从文化意义上直接提出“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的观点。因而对于现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紧迫命题。
一、高校大学生信仰之困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笔者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一线的教学调研发现大学生与社会人员在信仰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不同。高校大学生接触社会却又没有完全融入社会,造成大学生本身存在信仰迷茫,他们有时无法直接去验证自己信仰的真伪及利弊,存在明显的信仰困境。有的甚至不假思索,直接认为自己属于“无信仰”人群;有的大学生又不断强调自己在大学校园里面是“我们被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并没有完全地被学生所接纳,无法让大学生内化于心;部分大学生甚至以“自我中心主义”为信仰,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得失,选择符合个人利益和喜好的价值观去遵从,被社会上的世俗化和欲望化所侵蚀从而出现信仰多元化,抛弃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上暴露出高校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存在缺失、迷茫以及信仰与信念混淆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现状
(一)对信仰教育认识不科学。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将信仰教育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信仰教育自然“水到渠成”。认为只要教育者言传身教,受教者自然会模仿、复制。信仰是每个人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本身是教育活动,有其自身规律。单方面的通过教师进行思政教育而忽略学生这一受教主体,缺少对学生的“接收“理解“吸收”的关注,只是一味地单向宣教灌输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建立科学的信仰,只会让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
(二)教育内容局限于书本,脱离现实。对于信仰教育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紧密相连,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教材纲目,构建了我国早期马克思信仰教育体系的内容雏形。随后经过高校学院、学科、专业设置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支撑,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入,最终多方共同形成了合力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而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只要“好好教书”“教好书”,高校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能做好。当下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处于“叛逆期”的大学生不仅关注书本上知识的直接呈现,同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学生今后的职场、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信仰不同于知识,包含着理性的情感,是对某种理论发自内心的认同、信任和敬仰等。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分析,脱离当前社会现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无法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这种“本本主义”只会让学生认为“我们被有信仰”。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施教者角色定位不明晰、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很早就一直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传统观点认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德育内容,承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和教学辅助工作的学校党政干部是实施信仰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思政课教师是“教”者,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是“管”者,而其他专业课是智育课,专业课老师是智育的施教者,以至于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毫无异议的变成是思政课教师“一个人在战斗”的局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现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需要施教者的循循善诱,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而也出现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困。
(四)高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资源投入与重视度不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共享经济让企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竞争。而各高校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也参与其中。愈来愈多的高校追求自己专业品牌竞争力,确立本地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从而出现资源倾斜的情况。我们深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载体。在坚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思想政治课为基本内容的主渠道外,积极探索和利用其他资源和载体进行教育成了当下的研究重点,应改变资源倾斜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的现象,加大对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资源的投入,诸如开发信仰教育资源,建设信仰教育基础设施,设置信仰教育研究所等,真正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重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