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长时间看手机,不仅会让人眼睛疲劳,而且还会感觉眼睛干干的,有点类似“干眼症”。但是您知道吗,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一些其他疾病的信号。本期《健康北京》邀请到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科的一些疾病最初表现在眼睛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日常联络靠微信沟通,学习知识靠各种APP帮忙,盯手机的时间长了眼睛不堪重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脱厚珍说自己生活中也经常要看手机,确实感觉眼睛很花很干。而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王林则告诉大家,因为神经外科手术一般都是在显微镜下进行的,而显微镜的光线特别强,每次下了手术台就感觉眼睛特别干涩,看东西也看不清楚。
如果眼睛出问题了,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去眼科看病。但是,您知道吗,神经科的很多疾病首先表现的也是眼睛出现问题。比如有一种严重的疾病叫重症肌无力,这类病人用眼会出现晨轻暮重,越到晚上眼睛就会越没劲,慢慢就睁不开了。有时候也会出现在看电视的时候,眼睛感觉越来越花,画面越来越重影,到最后就抬不起眼皮了。还有些人是在强光下睁不开眼睛,而且越闭越紧,越来越睁不开眼睛。来到门诊看病时,他们不得不用手抬着眼皮和大夫沟通。他们患上的有可能是梅杰综合征。
王林主任介绍,梅杰综合征是一种阶段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它是以一位法国神经病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它主要会引起双侧眼睑痉挛,以及低位面部、口下颌的肌张力障碍。这类病的早期跟干眼症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眼干、眼痒、怕光、怕风、频繁眨眼等,但是后期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会出现眼睑痉挛、发作性的睁眼困难,到最后甚至眼睛完全无法睁开,也就是功能性失明。病人在这时眼轮匝肌会使劲收缩,眼睛会越来越紧。
梅杰综合征发作起来很危险
梅杰综合征的病程大概有多久呢?
脱厚珍主任介绍说,大部分梅杰综合征的病人开始都会去眼科看病,医生一般也都会按干眼症或者结膜炎来治疗。开始的时候,病人通过滴眼药等方式能够缓解症状,后来怎么滴都不管用了。这时他们才会想起去神经科就诊。脱主任表示,大部分病人来到神经科都是在病发后的两三个月甚至更长。
梅杰综合征有一个危险之处在于,如果患者正好出门在外,比如开车,突然眼睛一下睁不開了,会出现可怕的后果。王林主任介绍,他在门诊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她是位60多岁的女性,早期她总感觉眼干眼痒,老是频繁眨眼,她自觉症状比较轻,就没去医院。她每天负责接送孙子上下学,有一次在途中,她的眼睛突然就睁不开了,把电动三轮车一下就骑到了中间隔离带上,自己的胳膊也被摔骨折了。当时幸好路上的车比较少,孙子也没在自己的三轮车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脱主任介绍,这类病人在紧急情况下越紧张,眼睛就会越睁不开。
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高
据王林主任介绍,一般来说中老年女性更易患上梅杰综合征,它的发病过程比较缓慢,以40到70岁居多,多数人是在50到60岁左右高发。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到3倍。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不高,大约两万分之一左右。女性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与性格有关,男性一般对紧张情绪的发泄渠道比较多,女性相对比较内向,不愿和人倾诉,久而久之就会使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造成神经环路出现功能异常,可能就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那么,梅杰综合征的诱因到底是什么呢?
王主任介绍,梅杰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梅杰综合征的病因比较清楚,比如人体大脑的病变、头面部外伤、牙科手术、鼻咽部放疗、长期服用药物等。原发性梅杰综合征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晰。它不像脑血管等病的危险因素都很明确。因此想预防梅杰综合征也很难做到。通过这些年的研究,他们发现,患上这类病的人群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性格上很追求完美、洁癖、易激怒等。
除了眼睛之外,有的梅杰综合征的病人也表现为口下颌出现症状,比如不停张嘴、磨牙、吐舌、咬腮。颈部受累的时候病人会出现斜颈或者头后仰前屈,难以维持正常的头位。胸腹部受累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肚子抽动、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四肢受累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四肢震颤、书写痉挛等。因此,梅杰综合征的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后期它很可能会导致功能性失明、呼吸困难,甚至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怎样治疗梅杰综合征
现代医学有什么好方法来治疗梅杰综合征吗?
王主任介绍,正规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三种,首先是药物治疗,比如精神科的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抗肌张力障碍的药、镇静剂等都是经常被采用的。但是对于梅杰综合征来说,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都不是很好。第二类治疗方法是肉毒素局部注射。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症状比较局限的病人,比如单纯局限于眼睛的。但是肉毒素注射是一个短期行为,维持期只有两到三个月。另外,如果万一打的剂量多了,可能会造成病人永久性的瘫痪或者萎缩。第三类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这几种方法各有各的利弊,目前基本上都被淘汰了。现在国内外公认的、效果最好最安全的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也就是说在患者体内植入一个脑起搏器,它可以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把两根一毫米的电极放在脑子里面,控制肌张力障碍的核团,从而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