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文化育人”模式的思考

2019-09-02 06:53陈阳阳杜俊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文化育人校园文化

陈阳阳 杜俊华

[摘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刻分析新时代“文化育人”的意义以及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时对新形势下“文化育人”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思考,力求为高校“文化育人”模式的发展提供可借鉴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育人;挑战;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03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1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模式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新时代对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知识传授的高校来说在如何紧跟时代,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开创文化育人新模式,弘扬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使校园文化成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新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已成为各个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话题。

一、“文化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一)文化育人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各方面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开创文化育人模式有利于培育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形式,激发大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要求校园文化活动要理论结合实践,立足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创文化育人新模式。在网络化时代,网络、QQ、微信、微博、facebook、等都是文化育人新途径。

(二)文化育人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文化育人模式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大学的目标指向在于通过教育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其品德,并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成长,价值观教育在此过程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爱国”等正是与大学精神之品位高雅,追求真理,忧思天下等理念相契合,这也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引领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另外一个原因。此外,通过完善引领机制和实现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思维习惯,外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激励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者和自觉践行者。

二、高校文化育人模式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学科研究领域的局限性

高校校园文化有研究背景与领域,专业性与多元性,高雅性与低俗性的文化冲突。不同的高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专业,如西安理工大学作为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水利水电,材料,机械等是主要特色,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了专业特色。这种专业精神有时候使得校园文化走向单一,缺乏特色。在理工科院校,学生基本上都要分配进入办公室和教研学习,开展文化活动机会少,得不到学校重视,缺乏文化底蕴,也是目前一个严峻挑战。

(二)改革开放以来非主流思潮对校园文化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非主流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严重冲击,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各种软件视频频繁传播错误价值观,导致西方金钱观念,以利为上,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歪曲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高校受此影响只重视科学文化素养,重视“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排名,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示。因此,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

响应科技强国要求,各个高校重视科研突破,重视研究成果,在学校财政支出上明显向理科倾斜,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学校财力支持,基础设施一文化硬实力得到保障。大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文化底蕴,文化精神缺失,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全面人才。

三、文化育人模式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据笔者调查好多高校还没开展网上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首先是要在网络上有自己的空间,制作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的主页及网站,或者在BBS上,聊天室中渗透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相关研究,或者在专栏以及主题讨论中,进行相关理论的相关学习及宣传。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推动新媒体社团的发展。通过网络社团,不仅宣传十九大精神,分享领人感动的校園瞬间,还涌现出了如西安理工大学最美导师选举活动、校园暑假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此外,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加强红色文化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来达到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效果。

(二)利用“硬外壳”物质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无时无刻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走进校园感受到其浓厚的文化犹如一堂课感染陶冶学生身心。校园的自然环境就比如植物园,绿化,休息亭,艺术馆的设计都会见证学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在一些建筑上有名人的题字,以及重要的历史纪念碑,名人雕塑,都能塑造浓郁的硬件文化氛围。这些硬件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名人建筑雕塑一方面能塑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利用“软外壳”精神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校训凝结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展现独特的精神文化底蕴。比如西安理工大学的校训就是祖国,荣誉,责任。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校训这一精神渗透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风也至关重要,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勇于创造,学习氛围浓厚。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促进学生良好人生品格的形成。作为校园文化的另一个载体一校歌,承载师生的美好精神追求。通过唱校歌,以音乐形式达到内心情感的共鸣,陶冶情操,营造精神氛围,发挥精神作用的育人作用。

(四)重视新媒体的力量弘扬校园主流价值

新媒体时代,要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就必须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例如西安理工大学在新媒体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师生民主网站论坛,西安理工大学官网以及公众号推送上。通过新媒体平台,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软件的学习教程,并且收录了优秀的纪录片和影视资源,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官网及公众号里重点推送则是西理师生生活学习的一个缩影,它包括校园信息、学术交流、文化艺术、生活休闲、以及学部风采等内容。广大师生在其中可以就政策、学术做广泛的交流,这体现了高校校园自由与民主的良好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宣传和发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同时构建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五)发挥榜样的力量彰显文化育人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非是直接对师生提出要求,而是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以此获得师生的认同,并使他们自觉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西安理工大学而言,在全校范围内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四求”学风,塑造“能吃苦、讲实干、求进取”的优秀品格和“有理想、重事业、敢创新”的时代精神,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西理精神营造氛围是每一个西理人不容推卸的责任,这是全校师生对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种高度认同,也是激励师生上进的一种核心力量。

结语

新时代,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校园文化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努力開创“文化育人”新模式,形成自由,民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要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毅清,孔德莉,王晓旭.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1).

[2]吴萍,赵伟.网络时代高校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190-192.

[3]刘洁.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和改革途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4]熊洁,张爱林.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难点问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6-110.

[5]齐建民,窦雅琴.网络时代高校文化发展困境及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14(17):141-142.

[6]侯惠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侯惠勤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文化育人校园文化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技术文化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