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成本支持提升小微信贷获得感

2019-09-02 03:50许泽玮
中关村 2019年7期
关键词:信贷小微银行

许泽玮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政策引导,截止4月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20%。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确保今年实现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的目标。

作为一直关注和研究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信息中介服务平台,我们发现在中央大力扶持的方针下,中小微企业正在受到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初期启动的力度大,而且见效也非常明显。

在欢喜之余,我思考的是,下一步如何长期可持续地推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强的时候,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更加步履维艰,它们的融资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极其不匹配,这时候我们对小微信贷的投放方式是非市场化的,属于政策利好推动,尚无制度性的保障。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大银行内部的利益让渡来实现的,这与银行利润驱动型的经营方向背道而驰,因此恐怕不具备长期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加大成本支持力度提升银行获得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金融服务以间接融资为主,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贷款结构中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加上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自身信用等级较低的客观条件,它们很难分得一杯羹。

当下,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们有两种支持方式:央行直接性经济补贴,包括存款准备金定向让渡、定向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等。银保监会窗口指导,利用监管要求与指标考核等方式,刚性要求银行定向发放小微贷款额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则做出经济补偿,包括了银行的小微企业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小微信贷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公司保费让度等措施。

但是成本决定着市场的价格。小微信贷信息对称难,投放效率低、市场风险大,因此市场上普遍遵循了高息覆盖高成本的原则。目前小微企业纯抵押贷款成本都很少低于年化6%-8%,小微信贷成本年化平均8%-10%属于较低水平,其平均利率在年化12%-15%之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客观思考是,银行以效益导向为考核机制,如何让它们放下更高的利率、更高的效率,放下政府平台、大公司贷款不做,去支持小微信贷呢?这主要表现在银行做小微企业与做大公司业务的性价比差距甚大,政策上又要求银行下调小微企业的信贷利率,使得小微信贷性价比更低。如果要求银行发放大量小微贷款,而且利率水平要求不能過高,接近大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的话,则需要银行牺牲自己的利息差,同时承担多一倍的管理成本和周期性出现的不良。

目前所有的经济性政策加总在一起,给到银行实惠、补足银行的收益差损失大概也只有1个百分点,这并不能覆盖它们所产生的实际收益损失。如今既要让银行加大投放量,又要保持低息,这就让小微信贷行为变成了一种特殊形势下的社会帮扶。这种亏本买卖,银行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吗?从长远来看仅有政策的推动和监管的压力,银行缺乏持续经营的动力。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机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初步建立,如果再把政策性的功能长期纳入的话,最大的可能便是重回老路,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科学的政策,否则未来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投放态度一定会转向消极和被动。

所以,我们要增强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获得感,无论是补贴还是补偿,都需要直接体现在它们的商业盈利模式中,力度要等于或超过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而损失的效率以及增加的各种成本,以形成持续投放的动力。我想这才能从根本上调动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和满意度。至于力度提高到多少合适,则需要精准的测算,评估出大公司业务与小微信贷业务的净收益差。

营造小微信贷生态环境完善体制内外供给机制

政策性支持手段不能破坏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和小微信贷风险的定价规则,在这个前提下,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从国家层面给予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足够多的经济支持。如果给小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补贴能够弥补利差的话,那么它们主动放弃与大银行相比竞争力不强的政府平台与大公司业务、长期坚持专注小微企业信贷的主动性就会不断加强,从而形成有效、有量的供给。

可以尝试建立政策性的小微信贷银行,以解决商业银行资本逐利与小微信贷业务更多强调社会绩效的矛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小微信贷战略,服务好小微企业。

中国的问题存在于实体经济层面,存在于结构方面,存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路径方面。小微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政府应在金融信贷资源分配时给予信贷机构及小微企业一定的经济支持,鼓励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平等、可持续地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救助。

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的供给,失衡的银行资源配置,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建立公平有序、多层次的小微信贷供给体系。目前,我国的银行基本属于国有,即便是农商行、农信社也会优先满足体制内的信贷需求。而最懂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占比太低,还受到严格的监管限制,持牌的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体量也很小,它们都缺乏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可恰恰是这些高资金成本的民间金融在服务小企业融资贷款方面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建立起完善的民间金融供给体系,合理分享低成本的社会公众存款,对小微信贷机构予以充分呵护,在守住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引导其向合规、健康的良性方向发展,这才有可能建立体制内、体制外两套平行、平等、可持续的信贷供给机制。

金融科技助力水平提升打造下沉式服务机构

由于小微信贷的投放效率低、管理成本又高,因此资金量大并且极具制度优势的大银行不愿意重点投入,而中小银行因为自身乏力突破不了技术的瓶颈,导致了我国的银行业缺乏小微信贷风险防控的能力。银行对小微信贷的研发投入没有触及到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对称工作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关注的只是信贷流程的管控和抵押担保措施的落实。种种的迹象表明,我国银行业缺乏长期打造小微信贷数据化解决方案、渗透中小微产业链生态的意愿。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给信贷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金融科技是科技与传统的金融业务相融合后衍生出来的新业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金融业务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势,我们需要构建现代化、市场化并且符合创新要求的金融服务,我们需要建立能与民企、小微企业相匹配的“下沉式”金融机构。

金融科技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银行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当前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比例占到其总量的41%,未来在与金融深度融合之后,我们可以细致地捕捉到用户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个性化的内容,描绘出更加精准的画像,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增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同时,有些业务和模式在操作流程上已经可以完全做到线上化和自动化,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业务增长受人力数量、时间和空间的线性约束。

金融科技的力量可以提升传统金融服务的水平,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同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搭建数据风险评级体系,将风险前置;同时数据挖掘技术也为后台健全的技术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

猜你喜欢
信贷小微银行
小微课大应用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小微企业借款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银行激进求变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