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峰 袁静
101300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眼科,北京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为是中浆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多发且常见的眼病,同时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多次反复后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1],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一定影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需要找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临床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则旨在针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00 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00 例。一组男50 例,女50 例;平均年龄(48.25±5.18)岁;平均病程(12.56±3.14)个月。二组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8.26±5.19)岁;平均病程(12.57±3.1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一组使用光动力治疗:使用激光光凝仪器进行光动力治疗,治疗时长为9 个月,期间不可间断治疗[2]。②二组使用施图伦眼药水治疗: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同时联合施图伦治疗;复方血栓通胶囊3 粒/次,3 次/d;施图伦3次/d,1~2滴/次;28 d为1个疗程[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⑴疗效判定标准:①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或缓解,疼痛明显;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或好转,疼痛明显降低;③显效:临床症状自行消失或显著缓解,疼痛降低显著或无疼痛。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⑵(VAS)评分:通过运用VAS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 分,分值越大,则说明疼痛程度越高;反之,则意味着疼痛度越低。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治疗前,一组VAS 评分为(6.24±2.38)分,二组为(6.25±2.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05);治疗后,一组为(5.27±1.33 分),二组为(1.56±0.49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P<0.0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是由于后极部(或黄斑区)的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出现障碍或损伤,当液体进入神经上皮下导致的神经上皮脱离,同时很容易伴随RPE出现脱离的现象[4]。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VAS 评分低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数据与朱文魁学的研究结果差别不大[5],侧面印证了不管是使用光动力或施图伦眼药水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均能起到显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