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沙沙 宁方玉 田焕焕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山东滨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发展气流受限,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以及通气障碍等,容易造成患者呼吸肌疲劳,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需要及早实施有效治疗以改善预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能够使患者通气状态得到改善,但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此次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血液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下。
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COPD致呼吸衰竭患者9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8~86 岁,平均(67.9±7.3)岁;病程3~18年,平均(10.2±2.3)年。对比组男26例,女20 例;年龄44~85 岁,平均(66.9±7.1)岁;病 程2~19年,平 均(10.1±2.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完成此次研究;②思维或者意识异常;③重度心律失常;④恶性肿瘤[2]。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酸碱失衡紊乱纠正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痰液引流、支气管扩张以及抗生素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3]。①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外源性呼气末正压模式,依据动脉血气检查结果以及通气情况对呼吸频率、潮气量以及吸入氧浓度进行调节,血氧饱和度(PaO2)不可低于9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保持为35~50 mmHg、潮气量保持为8~10 mL/kg。出现PIC 窗后实施口鼻面罩通气治疗,选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呼吸恢复稳定后即可停用呼吸机。②对比组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待自主呼吸实验成功后脱机[4]。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以及出窗时Pa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a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PaCO2、PaO2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窗时PaCO2、MAP、HR 均低于治疗前,Pa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窗时PaCO2、MAP、HR 均低于对比组,PaO2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COPD患者若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无法及时排出呼吸道内炎性分泌物并残留于小气道内,会导致肺泡氧合功能以及气道通气功能出现障碍,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并引发呼吸衰竭,因此,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能够使换气以及通气功能得到改善[5]。
有创机械通气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呼吸机辅助呼吸,不但能够确保肺泡氧合过程通气量的充足性以及稳定性,同时还可避免出现呼吸肌过度做功现象。然而有创机械通气会加大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影响预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不但能够确保患者获得稳定充足的通气量,还能够使气道创伤得到显著减少,同时还有助于逐步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可使通气状态获得显著改善[6]。
本次研究中,两组出窗时PaCO2、MAP、HR均低于治疗前,Pa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窗时PaCO2、MAP、HR 均低于对比组,PaO2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COPD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使血液动力学指标得到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以及体质改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出窗时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出窗时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s)
组别 n PaCO2(mmHg) PaO2(mmHg) MAP(mmHg) HR(次/min)治疗前 出窗时 治疗前 出窗时 治疗前 出窗时 治疗前 出窗时观察组 46 99.3±12.5 56.8±5.9 49.6±5.3 89.7±5.2 95.0±13.4 89.5±11.7 121.4±13.1 90.2±9.4对比组 46 98.2±11.9 64.8±6.3 49.2±5.7 74.2±5.0 93.9±13.1 93.5±10.6 120.5±12.8 97.6±9.7 t 0.927 7.104 1.206 8.393 1.342 9.101 0.675 12.3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