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剪纸艺术传承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9-09-02 08:53:04叶静侠
新疆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艺人剪纸

□ 叶静侠 王 敏

剪纸,又名窗花,是用剪刀或刻刀将各色彩纸铰成或刻成花木鸟兽之形、山水人物之貌的古老技艺,它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多变、受众面广等特点,几千年来,它一直在装饰、美化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一、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

剪纸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以雕、刻、镂的方式,以树皮、金箔、兽皮等为材料,制作各‘剪纸艺术品。’”①据史料记载,1950年至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装饰物虽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剪纸品,但从艺术风格和刻制手法来看,被广泛地认为是剪纸艺术的前身。

汉代的“祭春”活动极大推进了剪纸历史的发展,汉《郊祀志》有:“迎春祭青帝句芒,青车旗服,歌为阳,舞云翅,立春幡。百官衣皆青,郡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即在立春时节,朝廷百官均要“祭祀青帝”,勉励百姓积极耕作,并祈求农业丰收。老百姓则将各色丝织品剪刻并缝制成的小旗子戴于头上,向青帝祈愿。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剪彩为幡”。由此可知,汉代的“剪彩”也就是今天的剪纸了。

两晋时期,剪纸艺术在汉代“剪彩为幡”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剪彩为燕”,例如晋朝尚书傅咸作《燕赋》“四时代王,敬逆时始,彼应运而方臻,乃设像以迎上……”以形容当时妇女剪彩为燕的风俗。

剪纸作品《连年有余》

南北朝时期,剪纸技艺具有飞跃性的发展——以纸为剪纸材料。据史料显示,发现最早的剪纸品是1995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原古墓中发掘出的近十余种剪纸,其中以剪纸《对猴》和《对马》的图案最为复杂。

隋唐时期,制纸工艺水平相比以往有了较高的水平,且应用相当普及,剪纸技艺也达到了相对成熟的艺术水平,剪纸在题材、内容、风格上均有了突破性发展。例如唐代李商隐的《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粘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女子剪纸的优美动作和情景。此外,唐朝明确出现“剪纸”一词,“是在杜甫诗《彭衙行》中:‘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②

宋朝城市经济发达,市民生活文化丰富,剪纸的应用范围较唐朝更为广泛,常与祈福祝愿、庙会活动、皮影行业、陶瓷工艺、音乐律学、绘画艺术等相结合,此外,宋朝开始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例如周密在《志雅堂杂钞》中就记录了一位名叫俞敬之的职业剪纸艺人,这也是首次被中国剪纸历史所记载的剪纸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的发展水平趋于成熟,具有品种丰富、特点鲜明等特征。明朝的剪纸品以“夹纱灯”最具特色,所谓夹纱灯,现代人称“走马灯”,即是将剪纸夹在纱中,利用烛光映出花纹。清朝传世的剪纸品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其中,以刺绣花样子的数量最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人民在服饰上的审美观念。

剪纸技艺经过中国历代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创新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忆,传承着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

二、新疆剪纸的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剪纸即以地域性的文化存在,显示出剪纸在文化使用功能上和纹饰造型风格上的差异性。”③目前,我国剪纸艺术以秦岭淮河线为划分标准,大致分为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其中,南方剪纸大多清丽、婉约、精巧,北方剪纸大多呈现出粗犷、古朴、率真之风。如按地域为划分标准的话,又可划分为山东高密剪纸、陕西凤翔剪纸、河北蔚县剪纸、河南淮阳剪纸、浙江金华剪纸、黑龙江海伦剪纸等。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剪纸因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发现的剪纸文物而闻名于国内外,并以此在中国剪纸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在这里不仅孕育了绿洲文化,还出土了众多成就非凡、意义重大的剪纸历史文物,这使得新疆剪纸的成就在中国剪纸史上引人瞩目。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一批重要文物,同时,这也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历史文物,其中包括五幅团花剪纸,分别是对鹿团花剪纸、对猴团花剪纸、对蝶团花剪纸、两幅几何形团花剪纸,这些剪纸无不表现出画面均匀、线条流畅的特点,无论是从剪纸样式、手法及其熟练程度来看,都体现出那时的剪纸已经基本脱离了剪纸的雏形期,剪纸技艺也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此外,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还发现了一组由七个人形联起的剪纸,被认定为唐朝的“招魂人胜”。

由此,不难发现新疆剪纸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剪纸历史的重要佐料,更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证据之一。

(二)题材内容丰富多样

新疆剪纸是我国剪纸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支流之一。在题材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疆剪纸创作仍旧保留了剪纸艺术的传统题材,主要对花鸟虫鱼和山川河流等内容进行创作,例如有着“新疆第一剪”美名的林贵福曾创作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作品里的花鸟鱼虫、阁楼庭院都清晰可见,此外,还有其他剪纸艺人大量创作了以表现新疆大美风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如《魔鬼城》、《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第二,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重大事件为表现内容。例如新疆库尔勒剪纸艺人杨爱风曾带领志愿者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了一幅有2008 只和平鸽的剪纸作品,以此献给北京奥运会。这2008 只和平鸽无不表达出新疆各族儿女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第三,以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家喻户晓的戏曲人物、传说故事、器具用品以及代表吉祥喜庆寓意的主题内容为题材,例如新疆剪纸艺人王淑英曾作牧童、村妇劳作图,其剪纸作品线条简洁、充满动感。

(三)剪纸纹样独具特色

新疆剪纸纹样较为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用具纹样,又有自然纹样、字纹样等等。

新疆剪纸中的动植物纹样多以新疆本土常见的动植物为原型,经过创新性创作而来。常见的动植物纹样有石榴、雪莲、巴达木、玫瑰、葡萄、香梨、羊、鹿角、鱼鳞、羽毛等。

几何纹样,多以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形状为主,这些纹样使剪纸作品显得庄重典雅、朴素大方。

自然纹样,主要包括雪花、太阳、月亮以及山川河流等自然物象,其中,新疆剪纸作品的自然纹样多表现新疆奇特的自然风光和雄伟的地貌特点。

林贵福剪纸作品《火焰山》

新疆剪纸艺人杨爱风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新疆剪纸采用“阴剪”和“阳剪”的结合方法,在纸上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递转迂回关系,使得整个剪纸画面柔中带刚,极富表现力。

三、新疆剪纸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技艺人才缺失 管理人才匮乏

就剪纸的历史发展进程而言,它往往依赖于封闭、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剪纸渐渐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且整个剪纸艺人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倾向,而年青一代往往漠视剪纸艺术的发展,更愿意投身于城市的发展之中,使得整个剪纸艺术产业出现剪纸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现象。

就中国剪纸艺术的专业管理而言,都反映出剪纸产业缺乏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这个事实,同时,这些管理人才既要懂剪纸艺术,又需掌握专业的管理运作知识。

(二)传承体系不健全 保护措施不到位

随着新疆剪纸“申遗”的成功,它才开始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相关专业学者的研究,但在新疆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新疆剪纸图案保护体系不健全。目前对新疆剪纸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新疆剪纸图案研究的论著、出版物并不多见。

第二,对新疆剪纸在城市生活发展中的融合缺乏顶层设计。简单而言,新疆剪纸作为新疆文化符号之一,它始终没能作为一个良好的艺术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发挥其应有的艺术价值。

第三,传承机制有待改进。新疆剪纸的传承大多依靠民间剪纸艺人“师傅带徒弟”、“母亲带女儿”、“邻里相互传授”等方式,这种传承机制具有随意性、规模小等特点,缺乏规范性、大规模的传承模式。此外,剪纸艺人依靠剪纸技艺维持日常生活的可行性微乎其微,不能满足剪纸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健全完善法制保障体系,保障剪纸艺人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品牌建设理念缺乏

新疆剪纸艺人大多出身农村,他们对剪纸艺术既没有强烈的产权保护意识,也没有品牌设计意识与相关专业能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剪纸艺人和相关经营者因不重视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导致剪纸艺术文化附加值不高,致使他们的剪纸作品失去广阔的市场。

(四)宣传方式单一 传播手段陈旧

目前,新疆剪纸艺术的宣传方式多以传统纸媒为主,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纸媒表现出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地域限制性强等缺点,不利于新疆剪纸艺术面向大众、服务大众、走进大众的发展目标,同时,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限制了新疆剪纸走出新疆、面向全国的发展理念。

(五)创新意识不足周边产品有待开发

新疆剪纸艺术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文化价值,但由于剪纸艺人的创作拘囿于传统的剪纸题材类型,所创作出的作品大多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窗花、刺绣花样等,未能有效地与其他产业进行联合,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剪纸周边产品。

四、新疆剪纸产业创新性发展对策

(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剪纸产业竞争力

加快新疆剪纸技艺人才队伍建设。剪纸传承人不仅是剪纸技艺的传承者和传递者,也是剪纸这门传统技艺生命力持续之所在,因此,加快培养新疆剪纸人才的步伐刻不容缓,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新疆剪纸人才的工作。

新疆剪纸艺人何平的剪纸作品

首先,实施“剪纸艺术进校园”计划。剪纸艺术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后备力量,实施“剪纸艺术进校园”战略,不仅可以让学生零距离观赏、体验剪纸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他们亲手实践传承剪纸技艺,还可以助力我国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其次,抓住“非遗热”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剪纸技艺的专业培训,扩大剪纸技艺持有者的覆盖面,让剪纸艺术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当代新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第三,积极落实“剪纸民间艺人引进计划”,吸引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投身剪纸事业,全面提高剪纸产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在传承剪纸文化的同时实现对剪纸艺术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

(二)完善剪纸保护体系提升剪纸艺术魅力

科学、合理、完善的剪纸保护体系,是深挖新疆剪纸艺术魅力的现实基础,也是保护与传承新疆剪纸艺术的必要措施,因此如何加快完善新疆剪纸保护体系是新疆剪纸艺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加快完善新疆剪纸艺术的历史资料和建立新疆剪纸图像资料数据库等基础性工作。新疆剪纸艺术资源是潜在的文化产业资源,发展新疆剪纸文化产业需要搜集整理新疆剪纸艺术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像资料,进而为新疆剪纸艺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需提高对新疆剪纸艺术的重视程度,将剪纸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进行有效结合,推动剪纸艺术在传承发展壮大的同时,成为城市文化内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建立“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剪纸传承生态机制。新疆剪纸现存的传承模式大多是剪纸艺人自发式传承,但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等现实原因所限,急需改进新疆剪纸艺术的传承模式,建构科学合理的传承机制。

(三)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加快品牌建设进程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不再以价格、劳动力等为主要筹码,而更偏重各企业的软实力竞争,其中,企业软实力的竞争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笔者认为,增强新疆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品牌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方面,需提高剪纸传承人以及相关从业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知识产权即剪纸艺人对个人剪纸作品成就的保护,同时,这也是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相关剪纸企业和个人应提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需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提高剪纸艺术的市场竞争力。就新疆的剪纸艺术发展而言,需建立独具特色的新疆剪纸品牌,促进推广新疆剪纸艺术品及其相关衍生品的传播,从而推进新疆剪纸品牌打开国内外市场,进而促进新疆剪纸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目前知名的新疆剪纸品牌只有林贵福的“福艺轩剪纸”较为出名,其他的新疆剪纸艺人作品多以个人收藏为主,未能面向市场,更遑论品牌的建设。

(四)利用多种宣传渠道促进新疆剪纸传播

就新疆剪纸艺术的宣传而言,笔者以为需在如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更新宣传思维,在本地纸媒宣传的基础上,广泛利用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而打破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局限性。例如可以鼓励剪纸艺人积极开通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当地广播电台积极宣传剪纸艺术的动态。

第二,积极参加各类展览会,增加新疆剪纸艺术的曝光率与传播机会。

第三,积极举办剪纸展演活动。剪纸是一项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通过大规模的展演活动能够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使人民群众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剪纸艺术。

第四,研发剪纸APP,构建学习体验、交流共享新疆剪纸的平台,从而借助新媒体技术,全方位提升新疆剪纸的趣味性和交互性。

(五)立足新疆剪纸艺术研发相关衍生品

自古以来,剪纸艺术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也随之改变,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也不复从前,但这并不意味着剪纸艺术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也随之消失殆尽,因此,笔者认为,新疆剪纸艺术应在坚持传统剪纸审美类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一系列与剪纸相关的衍生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积极推动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研发一系列新疆特色旅游剪纸商品。这既能推动新疆剪纸产业积极开拓市场,也能为新疆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注入活力。

其次,加快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新疆剪纸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依靠其自身来实现,而是要与服装、产品包装等领域进行融合,争取获得双赢局面。

最后,全方位与文创活动相结合,提高新疆剪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新疆剪纸可以与DIY 手创、陶瓷、家居摆件等行业相结合。

新疆剪纸艺术是我国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随着社会发展,新疆剪纸产业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经济价值难以实现等现实问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剪纸艺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新疆剪纸艺术,促进新疆剪纸艺术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实现“1+1”大于“2”的双赢局面,以此推动新疆剪纸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传承。

注释:

①贾单妮:《浅析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现状及特征》,载《文化传播与教育》2014年第10 期,第157 页。

②杨志红:《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沿革》,载《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4月,第2 期,第39 页。

③张淑范:《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与审美》,载《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10-511 页。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艺人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江西教育(2022年32期)2022-10-17 09:03:42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4
季玉兰剪纸作品
吐鲁番(2021年4期)2021-04-21 08:17:20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老艺人的匠心
学生天地(2018年32期)2018-11-07 12:19:32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48
花灯艺人
于富业剪纸作品
艺术评论(2016年5期)2016-05-14 07:05:01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