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9-01 12:54李晶杨乃坤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陈独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晶 杨乃坤

[摘 要]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陈独秀在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上不懈地奋斗着,与此同时他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也大放异彩,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主要从陈独秀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陈独秀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展開阐述。

[关键词]陈独秀;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陈独秀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国际背景

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相继摆脱封建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生产力得到大大解放,进而促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西欧兴起启蒙运动,基督教教会的思想体系开始受到严峻挑战,科学成果和自由进步的思想感染到西方社会的各个层面。到18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1.2 国内背景

这一时期的中国,“天朝大国”的迷梦依然未醒,闭关锁国政策下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封闭,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一些爱国之士开始觉醒,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陈独秀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要救国必须先救民,救民的首要任务就是促使国民思想觉醒。于是,他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陈独秀受到深刻影响,发表《教育与社会》《新教育是什么》等一系列文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倡社会教育和大众教育,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2 陈独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涉及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各个方面。他还尤其重视青年教育,认为青年担负着中国的未来,青年教育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他把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同国民所受的教育程度联系起来,倡导教育兴国。他的教育观点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1 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先后赴武昌、南京等地发表一系列讲演,宣传其新教育主张,他在广东作《新教育是什么》演讲时指出“一切教育都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不建设在造成个人的伟大底上面”,即教育要趋重社会,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陈独秀十分重视教育的实用性,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造社会,使得学生真正习得对自身、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用的技能,从而服务社会。

2.2 教育的方法要取法西洋

1917年,陈独秀在天津南开大学作《近代西洋教育》演讲时,正式提出了“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的主张。他强调,近代西洋教育有三大“方针”:第一,自动而非被动,启发而非灌输。第二,世俗而非神圣,直观而非幻想,第三,全身而非单独脑部。这三大方针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对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自动而非被动,启发而非灌输,体现着近代中西方教育方法的差异。西方教育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启发学生的性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传统教育多为被动灌输式,采用现有理论强制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无法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陈独秀认为我国教育者应借鉴启发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世俗而非神圣的,直观而非幻想的,这是说西方教育摒除了宗教迷信思想,撕去了神圣的外衣,注重教育的客观性和实用性。例如课堂上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还会教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知识和技能,如煮饭、洗衣、救火、驾车等生活技能。而近代中国教育则注重教授圣贤的遗文,对于吃饭穿衣走路等基本常识却一概缺失。由此可见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注重实际,讲求科学,提倡教育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一观点对于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全身而非单独脑部的,这是说西方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身性训练,包括体操、图画以及各类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力量,又发展了耳目手脚的活动能力。而中国教育忽略全身性的训练,主要集中在发展学生的大脑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在陈独秀看来当时中国的读书人在传统教育下大多成为了“书呆子”。正因如此,他认为一定要改变这种单独脑部教育,进行全身性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文武双全”,全面发展。

2.3 教育的内容要三育并重

陈独秀认为,教育主张的落实和贯彻,必须落实到具体教育内容上的革新。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实行德育、智育和体育并重的教育。1902年,陈独秀首次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三育之中他尤其重视德育,强调德育是三育之首,重视培养受教育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和品行。同时他提出,不单要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还要加强受教育者的民主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使其成为一个心中有国家、心中有社会的人。其次是智育教育,陈独秀指出智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上,而应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习得更多的生活实用技能。最后,关于体育教育,陈独秀强烈批判旧教育对于体育的忽视,提倡重视体育教育,从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进而改善社会风气。

3 陈独秀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向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陈独秀作为我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其教育思想和主张跨越了一个世纪依然展现出优秀的价值,对现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崇高理想信念。陈独秀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这一思想对于现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有效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青年人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因此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为己任,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当中,投身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这样才能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运用科学化、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多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仅仅充当着被动的接受者角色,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陈独秀倡导学习西方的启发式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启迪和引导学生;同时,他还提出教育应是学生自主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当一个引导者角色,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些教育方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陈独秀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与素质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内容较为单一,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文理渗透,在文史哲等专业知识的教授中可穿插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考能力,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四,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陈独秀重视教育的实际应用,认为教育如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就难以对社会产生实际价值。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偏重于理论教育,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课外实践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独秀.独秀文存[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2]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 陳独秀.陈独秀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 陈独秀.陈独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陈独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