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 如何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如何解决中国语文教育长期存在的低效问题,如何使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并成为他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主题。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因此,笔者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魅力,在丰富多彩的“做”中,逐步掌握语文学科规律。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5-0154-01
语文活动课以活动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为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语文实践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深化学生的语言体验,提高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动”是活动类课程的最大特色,它应该在整个活动课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得到贯彻。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怎样将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更有效率。
一、选好内容,让学生“可以动”
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语文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目的和要求,具有实践性。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体现实践性,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语文活动课程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内容选择中的可动性。除此之外,在内容的选取上也必须注重需要性,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
例如,在语文活动课上笔者组织学生去市场调查或采访,然后写一个小的时事通讯。许多学生对市场上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诚实的陈述,但由于学生还处于二年级,表达得比较口语化,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等等。在这个活动课上学生很活跃,他们不仅学会调查还练习写作,也明白了处处有材料,只需做一个有心人。实践性在这一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又如,一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数学教师即将被调入其他学校,离开我们的学校。于是乎,笔者就抓住这一巧妙的机会开展了以“赠你一言”为主题的活动课,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格言妙语来送给这位即将离开的老师。学生的热情高涨,积累了许许多多的佳词妙语。这一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需要性。
二、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活动安排失调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被告知、教授和演示下被迫参加活动,缺乏参与主体性,且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活動整体性的正确认识。为了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动这一状态中,除了允许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环节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以及规则,并优化活动课堂结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心之人,多角度出发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活动课程“我能做到”的设计中,笔者首先用激情的语言进行情境的导入,然后以“选择评委”开始第一个小高潮。当进行到“找到他人的优点”这一环节时,由于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我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这一环节虽然要求更高,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紧接着,笔者安排了一场放松的“表演”竞赛,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在最后的评选班之最这一环节,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更是经久不息,将活动推向高潮。这种课堂结构使学生从始至终都在“动”,并且效果显著。
三、放手指导,让学生“动得好”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地动起来。首先,应允许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一开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就活动课的设计和内容寻求学生的建议。随着活动的进行,可以将一些内容放手交给学生来收集、设计、准备,这实际上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
例如,笔者在班上举办了尝试办语文小报纸的活动。首先,笔者允许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其次,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构想来;最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口把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其他孩子听。在此过程中,对内容和体裁没有限制,也没有硬性要求,孩子们的报纸完全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的,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事实证明,这一活动充分给予了学生自由,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了一份份丰富多彩的手报。这不仅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儿童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要提供精心指导,又要对其放手,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亲眼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说一说。这是全面塑造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活动课是通向素质教育的桥梁,相信只要我们携手走出误区,必然能到达彼岸,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贾卉.探索基于儿童的小学语文活动体验式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2018(03):50-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