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凤
摘 要 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A,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87-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灵活掌握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现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思考。
一、注重情境导入
新课改以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不同的情境导入,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或者通过回顾旧知,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导入,有效地把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通过课件展示,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也用转化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样引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又如:在教学一年级数的组成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课前不容易静下来的特点,设计游戏导入,师生做伸手指游戏。比如教学数字6的组成,先复习数字5的组成。老师伸出1个手指(师说:我出1),学生就伸出4个手指(生说:我出4),然后齐读1和4组成5;老师伸出2个手指,学生就伸出3个手指,齐读2和3组成5。随机揭示课题。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时,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时,估算124÷3,大多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估算124为120,那么124÷3≈40。然后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此时先不急于讲解,而是进行引导:124看成120后是多了还是少了?少了几?那么商也会随之怎样?当学生发现124估算成120后,少了4,4里面还有一个3,接着问:那么124÷3还可以估算成多少?小组讨论后,交流得出方法二:124=120+4,120÷3=40,4÷3≈1,40+1=41,因此,124÷3≈41。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对比,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当然估算结果不同,但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正确的。紧接着问哪个结果更接近准确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二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主动去探究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时,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解答,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问学生能用前面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解答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尝试计算。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及全班交流掌握了新知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的同时,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解答方法,实现解答方法多元化。例如:前面所举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学了方法二后,让学生估算435÷4时,学生甲得出:435≈440,那么435÷4≈110。学生乙得出:435≈432那么435÷4≈108。此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不能把435的个位和十位估算成4的口诀数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举手,学生丙回答:435≈436,那么435÷4≈109。学生丁回答:435≈428那么435÷4≈107。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加以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總之,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