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

2019-09-01 12:04马骁
戏剧之家 2019年21期

马骁

【摘 要】现如今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是开始转变思维和追求,注重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比方说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积极追求,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音乐是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感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发挥调剂作用,还可以陶冶身心,缓解压力,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消除消极情绪,用积极向上的面貌面对生活和整个世界。由此观之音乐的中央价值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而本文将着重就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50-02

中国音乐史学属于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近代以及传统史学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史学。在我国音乐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当中,虽在理论以及实践方法方面有受到西方史学影响,但是不容置疑,传统音乐史学的精华和巨大能量仍旧是近代音乐史学产生与获得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在进一步助推中国音乐史学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对其近代转型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也能够为我国音乐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首先论述近代音乐史学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音乐史學近代转型极其明显特征。

一、中国音乐史学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分析

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要素,在助推文化进步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具备显著的文化延续性特征。所以中国音乐也显现出对历史继承这样的明显特点。受到晚清音乐史影响,中国近代音乐史的阶段性融合了晚清音乐的诸多特征要素,也把音乐史学延续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晚清阶段,虽然我国经济与政治相对落后,特别是与帝国列强差距明显,不过应该全面认知该阶段在音乐学术研究方面收获的成果和对我国近代音乐史学的重要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在探究中国近代音乐史学转型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近代音乐史学对于晚清音乐的继承表现在多方面,比方说清代乐志、典制体,那么我们在对清代乐志进行研究分析时,就能够助推我国近代音乐史学的延续进步。《清史稿》就是清代史学极具典型性的著作成果,主要运用篇幅法规纳乐理方面的,不仅表明清代关注乐志发展和音乐史学,还能够体现出清代史学考据研究方法在我国音乐史的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典制体在清朝也逐渐成了当时史学发展的方向与潮流,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面貌,看到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度,主要是因为其中记录了很多与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细致说明,给中国音乐史学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观之,中国音乐史学注重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法才一步又一步地助推了我国音乐史学的转型。

二、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内容

(一)音乐史观转型

在近代时期,由于近代史学思想和史学观念在持续的发展和演变,助推了中国音乐史学当中音乐史观的发展和演进,同时也逐步把近代史学思想和史学观共同转型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近代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史学观与史学思潮有三个大的主流,分别是爱国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与新史学、现代新考据学。受到以上主流思潮和史学观的影响,音乐史观凭借显性或隐性转变的特征将转型特点表现出来。下面将着重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史观转型情况进行说明:第一,文化民族主义史观下的转型。由于我国近代受屈辱历史事实情况的存在,使得文化曲折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民族史观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加,将其变成了极具典型性的文化思潮。该市场主要表现在战胜、模仿、反古、表情观念等音乐观方面,让我国音乐史观显现出了文化民族史观的浓郁色彩。第二,进化论史观下的转型。进化论史观对音乐史观的影响,着重在音乐史著当中表现出来,其中我国近代有名的音乐学家王光祈就在音乐著作当中加入了进化论者,同时在语言运用与叙述方面都包含着进化论思想。当然还有同时期的很多其他音乐家受进化论史观影响非常深刻,也在相关著作当中表现了对这一思想的认可。第三,辩证唯物史观下的转型。在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史学受唯物史观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在音乐史观近代转型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音乐史著书写范式转型

编写音乐史学的各个步骤以及各个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音乐史学家深入认知史学工作的重要价值以及在面对史学工作时持有的态度。该认识主要涉及史学家在编写工作当中表现的历史文学、史料观点、编纂主张、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这几个方面正是史学工作者认知音乐史学的一个外在表现。音乐史著的体例以及内容存在彼此制约与互相影响的关系,其中内容决定体例,体例受内容的影响。如果要对音乐史著内容进行划分的话,近代音乐史中内容涵盖传统音乐、作家综合音乐史、西方音乐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把以上内容更加完整和丰富地展现出来,必须要选取针对性的体例形式。我国近代的音乐家积极探索如何运用有效的音乐体力达成音乐著作编写目标,而一系列的探索工作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音乐史著书写范式的近代转型,也让音乐写朝着近代转型的深层次方向发展。以下介绍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体例,第一种是史著体例,也就是章节体通史著方法,要求用西元纪元方法编排音乐史当中的诸多内容。这样的体例方法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史学,而章节体也助推了音乐进化论史观的进步,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和进步特征。第二种是编纂体例。其中最具典型性的熊市就是编年与纪事本末体、指南与概论法等。受时代转型制约,前者的价值已经逐步丧失,后者逐步成了近代音乐史学著作编纂当中的一个重要范式。

(三)音乐史学研究方法转型

就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而言,史学研究方法在助推音乐史学进步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确保研究方法合理恰当才能够对中国音乐史学有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传统意义上的史学研究法更多的是还原史实、历史对照研究、解释历史过程等。不过因为传统史学研究法受近代新史学影响比较深刻,在创新力度方面逐步增加,而且朝着时代前沿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研究方法的进步与创新转型。近代史学研究法显现出多样化以及多元性的明显特点,其中选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演进法、演绎研究法、古史二重法等。一般而言,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研究选用的主要方法是传统历史研究法,同时会把传统文献以及考证法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不过由于近代史持续向前发展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开眼看世界,主动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也正是这些优秀文化的助推,让音乐史学研究方法进行转型,用近代新型研究法替代传统研究法。比方说因为受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比较深刻,王光祈在音乐史学研究当中就引入了外国备受推崇的学术研究法、古史二重研究法等等。此外,郑师许、朱谦之等在有关文献当中运用了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法的转型助推中国音乐史学的全面近代转型。

三、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的显著特征

要对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情况进行整合性分析,除了要研究中国的音乐史学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发展,掌握具体的近代转型内容之外,还需要对近代转型的显著特征进行整体性分析。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通和变这两个字来概括近代转型的特点。中国音乐史学发展是长时段的一个发展时期,只是这个长时段时期的中时段部分,而且在中时段当中又有短时段。从1895年甲午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几个带有明显历史标志的事件角度展开研究,这些内容都是外在标志,有可能会对一时文化的外部形态、文化观念、文化态度等因素带来一定的影响。不过如果从长远角度出发的话,鸦片战争之后的传统学术转型变成了近代学术,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以及创新改造的重要成果,也正是这些宝贵成果助推了我国传统文化学术转型的动力与内在根基。

我国的近代时期是1840年至1949年,而近代阶段的中国历史学在这个时间段内因为受现代学术语及西方进化论影响比较深刻,开始在近代化特征表现方面越来越鲜明。特别是在20、 30年代,音乐学术的发展情况和当时的史学背景是完全契合的。就像是当代有关学者指出的在最开始的时间,绝大多数的人渴望转型成为创造国民社会,之后转型成了创造学术社会。这些和文化类相似情形在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史论著和史学家方面就得到了印证与体现。比方说,王国委就特别关注,要把多种不同文学艺术门类的关系打通,要求拓宽学术视野,用开放性的胸怀进行学习和研究,把多种不同的文学艺术要素联系起来。

中国近代音乐史学是一门建设有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在这个知识体系的建立进程中,受传统文化资源影响非常深刻,而传统文化资源也成了助推知识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支持力量。这些史学家在学术背景以及知识体系方面都有着高度相似性,他们从小时候开始就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学习,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传统国学学习基础。另外,他们受西方知识与文化的熏陶较为深刻,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与此同时,大部分史学家都在执教,所以在学术眼界思想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都和过去音乐史学差异显著,可以在通的基础之上完成变的转换,进而逐步发展并过渡到全新的学术阶段,带来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互动,也为我国音乐史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和坚实根基。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代是我国音乐史学的转折点,而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与当时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存在必要关联,这样的关联发挥了积极以及助推作用,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国音乐史学著作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转型不仅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诞生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与音乐家,另外也给人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这对于现代音乐的迅速发展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书亮.中国音乐史学应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6,508(5):77-77,78.

[2] 陈永.近代“中国音乐史学”之形成及其特点[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4):85-86.

[3] 孙晓辉.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两极延展[J].人民音乐,2017,(7):128-130.

[4] 王文君.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初探[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6):150-151.

[5] 郭树群.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J] .音乐研究, 2016,(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