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2019-09-01 12:22薛征苏亮
商情 2019年32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农村问题

薛征 苏亮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十分迅速,治理过程中问题也不断出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而农村治理模式又是其重中之重。新农村治理模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农村治理。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发展正面临一个转型期,对于其发展,特别是就社区发展而言,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存在的问题中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社区发展。

【关键词】农村  社区治理  问题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农村社区是农村具有广阔集中地域,农村居民聚集程度较高,以农村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新型社区,是农村居民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的社会联系和价值认同的农村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中国社会最基础的社会单元,是农村发展到新时代的新要求,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社区发展对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农村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特征,顺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为新时代中国农村社区发展指明了新的逻辑进路。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

(一)环境刺激:社区内社会矛盾的叠加

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已呈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表征,即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传统缺失等乱象不断发生,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了临界状态。在这一大背景下,当前我国农村社区亦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状态,它已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问题的聚汇处和矛盾冲突的高发地(程又中和李增元,2011)。在利益分化和冲突加剧的刺激下,社会矛盾呈现出频发、突发、多发和高发的态势,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矛盾叠加交织对社区治理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从分布来看,基层社会矛盾已从传统的婚姻家庭、分家析产、邻里纠纷扩展到土地承包、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冲突、医患纠纷、涉法涉诉、政策待遇、环境保护、医药安全、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从特征来看,社会矛盾出现了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合化、规模群体化、调处疑难化、矛盾易激化、影响扩大化、矛盾诉求对象行政化等特征;从本质上讲,这些矛盾纠纷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当下阶段的具体反应。农村社区治理者需要面对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的需求,这给社区治理创新提出了源源不断的新挑战。

(二)农村基本政治问题上的矛盾

村干部在重大问题上的独断以及普通村民教育素质政治觉悟上的缺失,导致信息不对称。村委的公开度、透明度不够,导致许多决策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政治觉悟不高,导致了其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很低;在国家对于本村的一些扶持项目的推广实施中或者在国家的一些资金资助上,村干部对于资金的流向一向不予解释,导致村民对于廉洁问题产生怀疑,造成两者相互的不信任,最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共建共治共享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基本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是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创新,其强调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机构、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以化解社区难题、提供更好服务为目标,共同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共同享有农村社区治理的结果,形成农村社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农村社区是农村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农村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要求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原则,激发农村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营造农村社区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模式创新了农村社区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健全了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社区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切实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稳定,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实践保障了社区居民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提高了农村社区文明程度,有助于建设和谐有序的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社区的公平正义,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共建共享共治的方式,推动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社区的管理,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管,使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从传统的一次性“投票式”民主向具有持续性的“协商式”民主迈进,中国农村社区开始走出“权威型治理”模式,开始形成“商议合作型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基层政权,推动了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重在功能强化。由于各地农情各异,干扰因素较多,经济基础整体不强,相关人员素质整体不高,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组织建设中比较薄弱的一层。同时,农村社区有别于城市居民社区,也不是传统的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时代新课题。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需要在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中突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保障、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管理等功能,真正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具体化、可视化。《党章》要求:“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农村社区党组织的经济功能缺失(不强)制约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现状,应在确保其政治功能充分实现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强化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突显党组织引领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村委在村务上面要公开化、透明化,并且需要有效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监督与决策,及时有效地协调社区事务。并且着力提升村民的社区意识,培养他们的社区自治能力。在此要对这两方面同时做好思想工作:对于村委、村干部们,政府应当加强对其思想教育,纠正不正的风气,转变他们的落后思想,并进行村务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政治宣传,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保障他们的基本政治权利。

三、结語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贯穿于国家现代化全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标志。乡村治理现代体系的构建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植根于中国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着眼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长远考虑,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有足够历史耐心和更多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农村问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