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金秋我校举行了高年级思维导图大赛。其间,只允许带课本儿。不允许带任何教辅资料。我班参赛的五名选手都是平日里思维导图较突出的孩子。但比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有喜有忧。
赛后,我仔细翻看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能做到在短时间内画出主题图,并以分支的形式找到文中的字词,布局较合理,条理清晰,色彩搭配适宜,浓淡相宜,书写中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没有涂、划、重复的痕迹。
优点虽然值得肯定,但比照获奖的同学作品,许多地方有待提高。不足之处如下:
1 孩子们的思维导图多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而忽略了年级特点。导图还停留在低年级学生的水平,对于深入的拔高的内容,不想探究,思维浮于课本表面。比赛的内容是孩子们没有没有学过,也没有接触过的诗歌,毛泽东的《长征》。拿到题目,孩子们没有静下心来研读诗歌内容,而是急于求成,下笔就画。中心图的定稿就已经失败了。中心图应按诗歌内容定,比如内容中有“万水千山”“千里雪”“大渡桥”“金沙水”,那构图就应该和这些内容相关。可能孩子们画的却是房子、气球、棒棒糖等与主题相差甚远的中心图,没有获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2 孩子们的导图中,比较、分类等方法运用得当。但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对于语文专业术语的提取关键词有难度。这虽然在平日的训练中,始终在坚持,但从这次比赛中能看出,孩子提炼关键词的火候还不够。有的学生甚至把整句诗抄在分支上。
3 整體构图不够大方,分支不够舒展,还有偏重的现象,画面不够协。大部分同学都只有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几乎看不到三级分支。可见孩子思维的延伸度不够。
4 我对孩子们思维上的引导不够深入,只求把导图做美,做精即可。忽视了最根本最实质的东西,那就是:思维导图是一本书或一篇课文的精华所在,看到思维导图就等同于看到这本书或这个人。
5 板块和板块之间没有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各自独立。知识点、小图标、关键词之间没有联系,各自为政。没有起到相互扶持的作用。
6 各板块中只记忆了书中内容,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收获。这个要放在最后板块,当然也是读书的精华所在。否则只为完成任务而做,失去思维导图的意义了。
7 没有完整的按要求把内容看完,规划构图。而是看一点就画一点,想到哪就画到哪。大纲和重点分不清,没有实现思维导图板块间相关联的功能.没能体现出思维导图就是一篇课文的大纲所在。
改进措施:
1 画图时,提前画好分支,特别是二级三级分支。中心图要与主题相呼应(可到网上借鉴简笔画)画之前务必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自习课中,带领孩子挨篇课文训练,让孩子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出大概意思和构图思路。
2 训练孩子们提取关键词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想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首要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只有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从中提炼大纲,进而提炼出关键词。
3 引导孩子们深入研究课本,挖掘知识,拓宽思维。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拓展拔高”为一级分支,带领学生做出有内涵的利于记忆的导图.带领孩子由浅入深的做,首先规定一级分支内容,形成习惯后,在自主的完成思维导图,相信到时候自会水到渠成。
4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思维导图恰恰是一个人想象力的展现。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不光是数学学科,语文,英语,综合实践等学科全方位训练
5 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训练孩子们画线条的能力。利用工具书画中心图。利用简笔画让孩子们画小图标。既培养孩子的手上功夫,又培养孩子大脑思维能力.
6 开发右大脑思维能力。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用右手写字、干活。偶尔有孩子用左手,还被家长纠正。所以孩子们的从小左脑较发达,右脑相对迟缓。从现在开始我要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们左手的动手能力。以留作业的方式让孩子们使用剪刀、捡豆子、刷碗、扫地等活动,家长监督。还可利用班会时间开展系列的比赛活动,以增强右大脑功能,使孩子们的灵感,想象力有所提升。
7 利用好碎片时间训练思维导图。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这个道理孩子们都懂,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很多的碎片时间在孩子眼中都不叫时间。所以想让孩子们重视起碎片时间,就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除了会利用,还要学会“挤”时间,善于节省时间。然后把这些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下课十分钟,三分钟上厕所,剩余七分钟就可以构思思维导图;第二个七分钟就着手画分支;第三个十分钟浏览书中内容提炼关键词......以此类推,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份思维导图。这样既让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又让他们学到知识,一举两得。
我相信,只要我和孩子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在思维导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一定能编织出“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美好画卷。
(作者单位:白山市浑江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