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成林
摘 要: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农户申请低保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较为普遍,并且很多被驳回的农户还会到乡镇府讨说法。在文中主要就抢着吃低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低保政策更好的落实提供支持。
关键词:低保;政策;农户心理
我是一名乡干部,这两年分管过民政这一块的工作。每年的四月份,我们县政府都会发文要求举行低保年审和听证评议的相关工作。每到这个时候,村里都会接到一摞厚厚的低保申请书,其中有些村民,明显不符合吃低保,也硬是要塞一份申请书给乡村干部。其实他们也很清楚自己不符合条件,之前村干部也一般会跟他们解释吃不上低保的原因。但是他们不甘心,仍然会来乡政府讨说法。通常,他们先是来理论,理论不过了就会谩骂和威胁,骂够了才回去。当然,还有一小部分,骂完了乡村干部还不觉得解气,还会往上级民政部门去吵闹或者去纪检监察机关诬告乡村干部优亲厚友。
像这种争着抢着要吃低保的现象,这两年越来越严重。我们乡村干部共同见证了这种怪事的发生,茶余饭后也会分析探讨其中的原由。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层面
(一)福利叠加诱惑大。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这些年的低保户获得感明显增强。以2019年为例,农村B类对象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385元,C类对象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300元,D类对象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270元,E类对象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220元,人均补差为285元,较之2018年平均每人每月提高了30元。按人户比2:1计算,平均一个低保户家庭一年可以领到低保金6840元。凡属低保对象,由政府缴纳当年的新农合每人每年260元,缴纳当年的新农保每人每年300元,缴纳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每人每年200元。同样按人户比2:1计算,平均一个低保家庭可以节省保险支出1520元。更重要的是,低保户在医疗、住房和教育方面享有的特殊照顾更大。通常情况下,低保人看病报销比例可高达90%,普通人却只有60%-70%,这也是许多有点病痛的人最眼红吃低保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低保户的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是20000元每户,而普通农户的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只有10000元。低保户的子女在教育方面还能享受贫困生就学方面的资助,包括助学金(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无息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多项优惠政策。此外,低保户还在燃气水电等日常生活费上可以得到减免。这只是一年的好处,若是年年吃低保,则许多好处和实惠就可以年年享受。
(二)低保政策漏洞大。一是文件条款有漏洞。如2018年的低保文件要求人户比达到2:1,这就造成一部分家庭本来只有一个人符合吃低保,但为了满足人户比,勉强将另外一名家庭成员纳入低保。再如2018年和2019年的低保文件都提到了“家庭人均金融资产超过当地月低保标准24倍”便可一票否决吃低保,但在实际操作中,乡村两级是无法调查到农户金融资产的相关数据的,即使后续将农户信息上报到县民政局进行大数据比对,也没有谁因为这一条款而清退。到底是没有进行比对,还是比对无问题,或者是比对不出来,无从知晓。二是政策执行有偏差。由于分到各村的指标有限,各人对文件的解读和理解多少有点出入,而年审和听证评议又都是各村组织,这就很难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往往出现差不多条件的人,有人评上了可以吃低保,有人就没评上吃不了低保;甚至有些家庭条件感觉相对优越的评上了,而有些家庭条件相对窘迫的却没有评上。这些未评上的人自然心有不甘,有的当场就开口大骂,有的直接揭桌子,有的甚至冲撞参与评议的乡村干部。
(三)信访维稳压力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但面对复杂严峻的信访维稳形势,特别是有信访维稳年度考核一票否决这把利剑高悬头上时,一些部门或领导偶尔还是会采用“能用人民币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的办法来息事宁人,给上访者一个预留的机动低保指标便是通用的手段之一。这样一来,有些低保年审和听证评议通不过的人,就会通过信访来达到吃低保的目的。更有甚者,连低保申请都不交,更不用说去参加年审和听证评议,就是直接缠着领导,或者直接去民政局大吵大闹,不给好处不回家。于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一个孩子哭着喝到了奶,然后就有更多的孩子哭着要喝奶,喝了奶的孩子每年都来哭。
二、农户心理层面
(一)逐利本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更何况老百姓最讲实惠了。一个低保人,一年最少也可以拿到3200元的真金白银。而一个普通农民,一年种三亩水稻,一年种两季,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只能挣到3000元左右。吃低保的人越多,获得的实惠就更多。跟种田相比,反差太大,吃低保获得的利益既轻松又丰厚,如何叫人不心动?
(二)攀比情绪。有些农户没有吃透低保政策,对自己家的生活状况缺乏客观的认识,认为别人能吃低保,他也能吃低保。我们就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同一村小组并排住了三户人家。其中一户朱某,四十来岁,脑外伤后遗症患者,村里人公认其神经不正常,常年吃药,妻子离异,上有80多岁的老母,下有一读高中的女儿,住土坯房,骑单车出行,村里评低保时将其纳入。另有一户张某,70多岁,患尿毒症,每月两次透析,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孙子女全在校读书,全家靠儿子儿媳务农维持生计,住未装修的钢混房,骑摩托车出行,低保评议时将其纳入。还有一户黄某,三兄弟,皆成家立业,都有钢混结构住房,其中一兄弟还有小车,亦有一80多岁老母,说是老人家患有风湿病和冠心病,想吃低保,被一票否决。黄某不服,说朱某是装穷装病装可怜,张某是村支书亲戚(调查后确认为村支书大姨子的亲家),这样的低保评得不公平。反复质问乡村干部和民政局,后来还去了县纪委,说同样是有病,凭什么那两家都能吃低保而他们家不能吃。
(三)炫耀心态。有些人争吃低保,并不是为了那点低保金,而是为了刷存在感,显摆自己有能耐有本事或者说是有势力。2017年,我驻村的一个小组长提交了低保申请但没有评上。后来他找到我,说想请驻村乡干部和分管民政的乡领导去他家吃狗肉。我问他什么事,他说也没别的什么事,就是这次低保没评上,他很没面子,是不是哪里得罪了乡干部。他还自以为是地说乡里留了机动指标,都是给那些有关系的人,一定要给他一个,要不然村里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四)依赖心理。现在农村有好多人都在抱怨,说我们共产党的低保就是在养懒汉。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也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不良现象。在农村,的确有那么几个好吃懒做的人,特别是那些50多岁的单身汉,老不老少不少地又患点大病小痛的,相比之下自然又穷又苦,往低保文件一套,确实符合吃低保。有低保吃着,衣食无忧了,就更加不愿勤劳致富了。 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年年都得给低保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普通家庭里之前有吃低保,特别是年年都吃了低保的,但由于低保政策的微调,恰好这次没评上,那就不得了,比婴儿断奶还不适应。我们碰到过好几例这种情况,家里有个老人,之前吃到低保了,后来没得吃了,于是本人就跑到乡政府来又哭又闹;甚至还有儿子或者儿媳把老人往乡政府一搁,要乡政府供养,自己则拂袖而去。这些都是沒有责任心上进心而被好政策给惯出来的坏毛病。他们老惦记着政府给的那几块钱,变本加利地依赖政府。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工商管理,江西萍乡3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