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MTI教育

2019-08-30 08:25王皎
求知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科技时代机器翻译

摘 要: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当代科技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等新兴概念诞生。计算机辅助翻译、機器翻译技术逐步成熟,应如何应对机器翻译带来的挑战?文章从机器翻译方法、中国机器翻译概况、机器翻译优势与局限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希望更好地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科技时代;机器翻译;翻译对策

一、机器翻译方法

机器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学、数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更涉及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战略层面规划了人工智能发展蓝图。文件指出要本着“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逐步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的最高目标。机器翻译的方法从最初的基于语言规则的翻译发展到了基于实例的翻译。20世纪90年代,统计机器翻译得到了长足发展。近5年内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成为热点。当然,也有采用多种方法融合的机器翻译系统。一方面,机器翻译技术高速发展,各种在线翻译工具层出不穷,相关制造商为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得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的论调甚嚣尘上。另一方面,机器翻译译文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关注。笔者始终认为机器翻译成品不能直接使用,机器翻译无法取代人工翻译。

二、中国机器翻译概况

在机器翻译领域,我国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事实上,我国是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开展机器翻译研究的国家。1956年,我国将机器翻译研究列入科学工作发展规划,将课题“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翻译规则的建立和自然语言的数学理论”列入了当时的《科学发展纲要》。机器翻译相继列入“六五”“七五”及“863”等重大科研项目。我国机器翻译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①初创期(1956—1966)。1957年,《自动翻译》《语言研究通讯》《电子计算机动态》《语言学论丛》陆续刊发机器翻译相关文章。1959年,第一次俄汉机器翻译演示。②停滞期(1966—1975)。受政治因素影响,相关研究停滞,这期间的研究成果有冯志伟的《数理语言学简介》(1975)。③复苏期(1975—1987),机器翻译协作研究组成立。1983年,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成立。④繁荣期(1987至今),“科译1号”机器翻译系统,机器翻译进入实用化商品化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机器翻译工具的发展呈繁荣态势。目前,国内较流行的机器翻译工具有iCAT、Transmate、译马网等。无论是从使用性能还是从功能种类来说,国内机器翻译工具的质量不亚于国际机器翻译工具(Trados等)。

三、优势与局限

机器翻译对文件的处理效率要优于人工翻译。随着工作效率要求的日益提高,借助现代化翻译工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机器翻译有其局限性,短期内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现从英汉互译角度分析其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词汇层面,错误类型有:术语错译、词性错译、漏译等。术语错译:inspect input shaft sub-assembly,机译:检查输入轴附属会议;人译:检查输入轴分总成。词性错译:clear DTCS,机译:清楚的DTCS;人译:清除DTCS。漏译:fasten the passenger side seat belt,机译:固定乘客安全带;人译:系紧乘客侧安全带。②句子层面,主要错误有:只翻译出字面含义,未结合语境整合句意;对句子理解不准确;漏译等。③文化含义层面,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间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或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含义有时大相径庭。此时,机译大多会硬译、死译,不能传达文化内蕴。机译大多未充分考虑语境,通常情况下会自动选取语词的常用意。而想要译文合格,必须结合上下文。机器翻译的局限性还体现在翻译文本文体的非普适性,相较于规定性较强的法律文本、科技文本、商务文本等,机器翻译在文学文本翻译上的表现不尽人意。相较于其他文本,文学文本的创造性更强,更不易通过机器翻译得出较优译文。

四、应对策略

首先,要对机器翻译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提高翻译效率势在必行,机器翻译应运而生,能更好地助力翻译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机器翻译的局限性,不能盲目依赖机器翻译。大多数机译稿不能直接使用,仍然需要人工译后编辑。译员应提高对自身自主性的认识,能力提高不可懈怠,机器翻译是挑战亦是机遇,对译员更是鞭策。为了更好应对机器翻译带来的挑战,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翻译教学

(1)积极探索传统翻译教学与现代翻译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教学与培训机构与翻译公司有效合作。

(3)翻译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和学习翻译技术。

(4)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走多元化道路。

(5)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细化,对应语言服务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道德要求。

(6)明确对接语言服务业对专业翻译的技能要求,建设体现专业性、职业性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添加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可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校企教材,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到校举办讲座等。

2.译者

(1)强烈的责任心。

(2)较强的理解能力(词汇储备;语法知识)。

(3)深厚的语言功底。

(4)广博的知识。

(5)精益求精的态度。

(6)掌握翻译辅助软件的使用方法。

(7)快速搜索能力(Google、电子百科全书、金山词霸等)及排版技能。

(8)高度的保密意识。

第1~5点及第8点是翻译行业一直以来对译者的要求,第6、7点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当今译者的必备技能。另外,译者最好能对整个翻译行业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成为多面手。因为有些公司,译者不仅需要翻译稿件,甚至需要做译前处理及译后编辑排版工作,这对译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机器翻译无法取代人工翻译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秦颖.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质量评析及对翻译教学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18(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2017-07-20.

[3]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皎(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科技时代机器翻译
浅析科技时代下的“两种自由概念”
从信息科技时代走向数据科技时代
高科技时代的“文学之思”
浅谈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机器翻译不可盲取
论科技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