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影 戴洪宝
摘 要:专业评估是保障专业建设和提升办学水平切实可行的手段。在分析专业评估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以宿州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30个试点专业评估为依托,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估的目标、原则、专业评估体系构建及初步实践,并对评估过程进行总结,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专业评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从精英化逐渐过渡到大众化,一批学科单一的院校正在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办学思路发生重大变革,从面向行业逐步变为面向地方经济和服务社会,这批高校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类高校普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激增的生源数量与学校有限的资源之间不匹配[1],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需要,需要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引导此类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的重要转变即是加强对高校的评估和检查。《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教育评估制度[2]。
教育评估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可。专业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单元,专业评估是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障专业建设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3]。
专业评估是依据合理、正确、科学的评估标准,采用可行的评估组织方式,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专业价值进行价值判定的过程。在我国专业评估分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外部评估,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类专业认证机构组织的专业评估;另一类是内部评估,由高校自我评估[4]。
宿州学院是由原师范专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二本学校,就如何有效开展适合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思路的校内专业评估,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形势变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估体系,以期为此类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一、校内专业评估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评价的本质是教育价值的判断,价值判断是评价活动的一种结果。它是价值主体根据价值主题的需要,衡量价值客体是否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以及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判断。目前专业评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薄弱,除建筑工程领域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探索外,在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未开展过大规模的专业评估工作,我国对专业评估的认识还处于摸索阶段[5]。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把专业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核心地位。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基础的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开展专业评估,有利于检验专业建设的水平和发现校内专业的优势与差距,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对专业建设、专业规划及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的结果,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导向,有利于高校形成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6]。
通过专业评估,评估过程是以系统总结和梳理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成果、学科优势与不足为基础的,既可以促进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完善,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和管理水平[7],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传统综合性、统一的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很难对学校进行客观和具体的评价,不利于高校间的横纵两个维度的比较和交流[8]。而实施专业评估,不仅有利于学校发挥自身特长,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而且有利于优势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孵化、带动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形成[9]。
二、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估体制探索
(一)专业评估导向
地方应用型院校开展专业评估,应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估体系。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中,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在培养方案中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该类人才不仅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方性综合性大学一般具有学生规模大、学科门类多、专业数量多、新开设专业多等特点,在结合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评估时,应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系突出其应用性,引导专业积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突出专业“应用性”的要求。
(二)专业评估的目标
通过专业评估,明确专业的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解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成绩与不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评定教学质量及社会声誉,总结专业特色与优势,有针对性进行改进教学工作,通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估形成专业自我建设、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为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决策依据。
(三)专业评估的原则
1.导向性。通过开展本科专业评估,进一步促进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使領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和水平,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科学性。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考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自身固有的特点,紧扣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把教学过程作为专业建设的保证,把教学效果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切实推动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客观性。依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填报《本科专业自评对照说明表》,客观反映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真实状态。
4.结合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对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主,以专家的定性判断为辅。定量分析注重对现时状态的客观评价,定性判断突出对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和发展潜力的主观评价。
(四)专业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时,宿州学院紧密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思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首要任务是培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制定专业评估体系时,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为导向,参照相关标准筛选指标,共设计一级指標9项,二级指标共24项,另加突出办学特色与优势的特色项目。见表1。
在各项一级指标中均包含1-2项重要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重要项目13项(4—1实验装备及利用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指标,4—3图书资料及其利用为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重要指标),一般项目11项,另加特色项目。对于二级指标评判时,对照定性与定量的观测点标准,划定评定等级。评估结论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对重点建设专业(如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评估,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为必要条件:24项二级指标中,D级为零,并有特色项目(专业特色与优势);24项二级指标中,A≥17项,C≤3项;13项二级重要指标中,A级≥10项,其余为B级;建立有专业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应用性专业应有校外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
为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参与度和创新实践能力,指标一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国家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在办学源头上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二教学计划制定应体现深化实践、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建有MOOC等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注重在课程体系制定上要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指标四教学条件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开出比例≥80%,具有对学生开设时间长、范围广的实验室,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完备,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有完善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有校内外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对实践教学条件的保障提出定量要求;指标八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公开发表文章、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参加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均有设定了定量化标准。
三、校内专业评估评估初步实践
宿州学院专业评估采取专业自评、学校组织专家组考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考虑学院分布、专业门类,选择首批30个有5年以上毕业生的专业进行试点,评估专家组,深入学院,通过审阅材料和现场考察等方式,检查各专业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最后由评估专家组根据自评报告审查结果和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完成评估反馈意见,提出整改建议。
(一)专业自评
参评专业认真组织学习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梳理,填写自评报告和自评对照说明表,针对每个观测点做好自评说明、支持材料目录的填报,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评。支撑材料由参评专业规范整理留存,以备专家组查阅。
(二)专家评估
学校成立本科专业评估专家组,共6个小组,专家组组长和成员通过听取专业1-3年级本学期所有课程、评估专业自评报告、师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专业自评情况,专家组对评估专业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查阅专业支撑材料,根据专业自评对照说明表,依据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考核,开展资料核查及查看评估专业教学条件。
(三)评估结果反馈
评估组结合听课、座谈、自评报告撰写反馈意见,学校向参评专业反馈评估排序结果及专家审核评估意见。受评专业根据专家组反馈的意见,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整改方案。
四、对试点专业评估的思考
(一)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健全专业评估激励机制
评估结果具体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估结果作为学校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建设项目遴选、建设经费投入和制定招生计划等的重要依据。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专业,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专业类项目;对评估为“不合格”的专业,采取暂停招生直至撤销专业等措施。
(二)先试先评,不断修订评估方案,建立专业评估长效机制
通过对试点专业评估的结果反馈,对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查找问题与漏洞,摸索改进,对于评估方案进行适当修订,为全面开展评估工作提供有利保障;专业评估不是一次性的短期行为,应设置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专业评估的组织及实施,只有通过长效性的评估,才行检验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三)落实评估整改工作
专业评估是学校内部的对专业的一次内部诊断性的评定,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参评专业依据整改方案,经过一定期限的整改后,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复评。
(四)全员参与,提高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主动性
参评专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专业特点,按照整体工作部署,有序推进专业评估工作。要以评估为契机,认真研究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全体教师立足岗位,研究思考,提高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促进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东鸣,于彦华,吴春岩,等.实施本科专业评估构建校内自我评估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14(7):34-37.
[2]张志英,张志红.对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的思考[J].中国考试,2008(11):3-11.
[3]冯军,路胜利,罗朝盛.地方院校专业评估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2).
[4]汤潇林,杨慧芳,罗来生.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机制构建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24-27.
[5]刘靖,安立龙.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59-63.
[6]张华玲,赵帮恚,谢晶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估的实践与反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261-262.
[7]尹文博.高等学校加强本科专业评估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2):81-84.
[8]张彦通,李茂国,张志英.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37-40.
[9]江小明,李娟娟.应用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