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嫄
摘 要:日语语言庞杂,既有层级分明的敬语体系,又有男性专用语、女性专用语等位相语。仅从日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上来说,据辻敏树统计就有五十一个之多。然而在日语的实际使用過程中,第一人称的用词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五十多个人称代词,而是存在着大量使用其他名词代用的情况。该代用现象在中文中也同样存在却又与日语不尽相同。两种语言环境下的第一人称代用现象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的语言习惯及文化风情。
关键词:第一人称;代用;汉日对比
日语的第一人称体系庞杂、用法繁琐,而关于日语第一人称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者永恒探索的课题。赵淑玲(1996)从汉日对比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日语的人称代词,并揭示了汉日人称代词使用差异及产生原因。王艳玲(2006)从语言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中“私”的内在性表现,考察第一人称词的内在性特点从而揭示第一人称词内在的原因。近藤明日子(2018)对《日语历史语料库——明治大正编》及《东洋学艺》进行分析和调查,阐明了明治大正期间日语第一人称代词在数量和性质上的通时性改变。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研究了与日语第一人称相关的一系列课题。然而,上述先行研究大多立足于对日语第一人称代词本身的研究,忽视了使用其他名词代用第一人称代词的情况。本文从汉日对比的视点出发,对比分析汉日两种语言中第一人称的代用情况,试图为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日语第一人称用法提出建议。
一、日语第一人称代用现象分析
日语的第一人称代用用法细碎庞杂,大致可归为以下四类:
(一)亲族名称代用。众所周知,日本人的集体归属感很强,这种集体归属感在人称代用这一语言现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以家庭这一小集团为例,用年龄最小的小辈视角来自称或称呼彼此,有利于增强家庭内部成员间的凝聚力,体现成员之间的集团意识。本文立足于日语第一人称代用情况,因此仅探讨以亲族名称自称的情况。電車の中で、崎浜さんが秀太くんに言った。「今日は、なんでパパと秀太だけで、おでかけしたかわかるかなー?」秀太くんが、フム?といった顔をした。(电车里崎浜对秀太说,“你知道今天为什么只有咱俩外出吗?”秀太摆出了一脸不解的表情。)在这个语境中,崎浜和秀太是父子关系。但崎浜在问话时没有自称“我”(おれ),而是使用“爸爸”(パパ)这一亲族名称来代用。比起生硬的第一人称,在对话中使用亲族名称代替第一人称的用法更为亲近自然,这种现象在日语中屡见不鲜。
(二)职业名称代用。用职业名称来指代自己的用法在日语中同样常见,且集中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自称用法中。私にはこのことは見えていなかった。思わず大きい声が出た。「あっ、これは先生も気付かなかった。すごいなあ。加藤くん」肩を抱きながら頭をなでる。(我也没看到,不由得大声喊了出来“啊!这个我都没注意到,加藤真厉害啊。”我抚摸着加藤的头说道。)在这个语境中的“我”和加藤是师生关系,加藤指出了老师没注意到的错误,老师在称赞加藤时没有自称“我”(わたし),而是用职业名称“老师”(先生)来代替。以“老师——学生”的称呼方式代替“我——你”使用,强调老师都没发现的错误学生竟然发现了,赞扬之意更胜一筹。
(三)指示代词代用。日语中发达的方位名词可谓是日语独有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其中的コ·ソ·ア·ド系列词,即我们所说的近称、中称、远称以及不定称指示代词。这类表示远近的方位词在日语人称中的使用同样普遍。おやじ「あんた、どないして入ったん?」マイク「ま、こっちも商売なんで」ふと見ると、店のガラスが小さく割られている。(老板问“你怎么来了?”迈克答“我也是来做生意啊。”说着瞥了一眼,发现店里的玻璃都碎成了小块。)在这个语境中,迈克和老板没有直接的关系,迈克在回答老板的问话时,使用指示代词“这边”(こっち)代替第一人称词“我”(ぼく),将自己与老板的立场清楚地划分为两边,强调自己这边有自己的理由,比起单纯使用第一人称词“我”的解释说明意味更强。
(四)以自己的名字代用。日本人在称呼亲密的友人时,往往不会直接用“你”来称呼,而是习惯称呼对方的名字。同样,用名字代替第一人称的语言现象在日语中也很常见。尤其是在儿童和年轻女性中,这种自称方式尤为普遍。炎热的夏季,名叫由美的小女孩央求妈妈买冰激凌时往往会说「由美はアイスクリームがいい」(我想吃冰激凌。)用自己的名字“由美”来代替“我”使用,撒娇的意味更强。
二、汉语第一人称代用现象分析
汉语中也不乏第一人称代用的现象,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亲族名称代用。汉语中的亲族名称代用用法与日语类似,同样存在以小辈的视角为基准自称的语言现象,但其使用的频率和范围却远远不及日语。老舍的四幕话剧《残雾》中的第三幕就曾出现过该种用法。洗老太太对认其做干妈的徐芳蜜说,“不敢当!不敢当!菱儿的妈,来搀搀你的干妹妹!干闺女,妈妈今天可拿不出什么礼物来,明天再找补”。用表示亲族关系的“妈妈”代替“我”的用法,一方面承认了徐芳蜜的干女儿身份,拉近了二人距离;另一方面表现出内心的欣喜迫切之情。除上述用法外,汉语中还存在以长辈视角为基准自称的现象,如金庸在《神雕侠侣》中的这段描写:
郭芙等小龙女出房,说道:“妈,他们到蒙古营中行刺忽必烈,失手被擒,累得爹爹身受重伤,全是女儿不好。这回事女儿再不跟你说,爹妈不是白疼我了么?”于是将武氏兄弟如何同时向她讨好、她如何教他们去立功杀敌以定取舍等情说了。
在这段郭芙与母亲的对话中,她多次用“女儿”一词代替“我”使用。相对于听话人来说,说话人的定位是女儿,使用“女儿”一词更能拉近与听话人的距离,表现自己的愧疚与不得不说的理由。类似的用法还有“爷爷,孙子看您来了”“女婿来给您拜年了”等等。
(二)职业名称代用。汉语中的职业名称代用同样与日语类似,且大多应用于老师对学生。
重病在身的吴秀云背上七八十斤重的小俊美,脚下打滑,走不多远已力不能支,呼呼直喘。她把俊美放下来歇歇,背上接着走。小俊美看到老师累成这个样子,趴在老师背上呜呜哭着说:“老师,你比俺亲娘还疼我。”老师说:“孩子,只要你好好念书,老师就没白疼你。”
在这段对话中,老师用职业名称代替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拉近了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表明自己的教师身份与責任,个人感情更加强烈。
(三)以第三人称代词代用。汉语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来表示第一人称的用法,代表词为“人家”。“人家”作为代词使用时,本义是指说话人以外的人。但随着语言社会的发展,“人家”一词也经常作为年轻女性的自称代词来使用。
假期在家,很是放纵自己。早晨赖床,妈妈来叫,便嚷:“人家不舒服嘛。”再叫,又嚷:“我在生病!”
在这个语境中,赖床不起的人明明就是自己,但女儿却对妈妈说“人家”不舒服而不是“我”不舒服。比起单纯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这种说话方式使得女性撒娇的意味更浓。
三、汉日第一人称代用现象异同点
概观中日语言中的第一人称代用现象,发现二者皆存在以亲族名称和职业名称代替第一人称代词的情况。以亲族名称和职业名称代替“我”使用,更有利于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摆正双方的关系,抒发个人情感。同时,站在听话人的角度来称呼自己,可以增强听话人的亲近感与代入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汉日双语中都存在亲族名称代用的现象,日语中的亲族名称代用多是从小辈视角出发来称呼自己,汉语中除上述情况外还普遍存在从长辈视角出发称呼自己的现象。此外,汉语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第三人称代词代用的现象。而日语则独有使用方位指示代词代用第一人称的情况,该种语言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的内外圈子文化密不可分。此外,日语中以名字自称的用法也非常普遍。该用法虽在汉语中也有体现,但其使用的范围与频率远远低于日语。无论是上述哪种代用用法,都集中表现在对话或口语中,自我陈述时很难使用上述词汇来代替“我”使用。
四、结语
汉日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可谓非常发达,尽管如此,使用其他名词或代词来代替第一人称使用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日语主要集中在亲族名称代用、职业名称代用、指示代词代用、以自己名字代用这四种情况,汉语则主要集中在亲族名称代用、职业名称代用、第三人称代词代用三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对话中的代用词比起单纯的第一人称代词来说,更能够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加深亲切自然之感。尽管汉日双语都存在亲族名称代用的情况,但日语中的亲族名称代用多是从小辈视角出发单方向地称呼自己,汉语则是从小辈、长辈视角出发均可自称。此外,日语独有的指示代词代用与汉语独特的第三人称代词代用现象也分别具备其相应的语感,该种语言现象的差异根本来源于中日文化的差别。
参考文献:
[1]石本伸晃.ピエールの司法修習ロワイヤル[M].ダイヤモンド社,2003.
[2]近藤明日子.明治·大正期の文語文における一人称代名詞の通時的変化:『日本語歴史コーパス明治·大正編雑誌』と『東洋学芸雑誌』を用いた分析[J].国立国語研究所論集(14),73-88,2018-01.
[3]正木孝昌.算数授業に子どもたちの生きる姿を見た[M].学校図書,2002.
[4]前田良輔.私立探偵濱マイクシナリオ[M].エンターブレイン,2003.
[5]趙淑玲.日本語の人称代名詞に関する一考察――中国語との対照の見地から[J].天津外国語学院学報,1996(01).
[6]金庸.神雕侠侣[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0.
[7]王艳玲.简析日语中第一人称“私”的内在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坛,2006,26(7).
[8]有令峻,刘月新,朱殿封.心中唯有党的教育事业——记优秀小学教师吴秀云[N].人民日报,1995(10).
[9]郑居平.妈妈写真[J].读者,1995(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