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层面的个性化诊改思路

2019-08-30 05:51张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层面标准目标

张华

由教育部大力推行的教学诊改工作已经试运行了三年,很多学校在部门和职责梳理、“两链”打造、制度完善、开展考核、建立监控指标系统、推进信息化诊改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数试点院校的“五纵五横一平台”体系构建也已初步建成,特别是在学校、专业、课程方面的诊改,得到了广大职业院校的积极响应及贯彻落实,并收到了一定成效。有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诸多监控点的实时监测和动态改进。

然而,无论是从官方的报道,还是各种机构开展的诊改培训来看,各校基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上的诊改实际上基本停留在“管理”两个字上。其具体表现是:各校介绍到自己关于教师、学生层面的诊改时,都集中于描述如何建立各种针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制度,如职称晋升管理办法、教学能力评价与管理实施办法、教师教学科研量化考核系统平台、学生干部培养选拔实施细则、三好学生评选规定、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等等,强调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工作。

不可否认,这些的确是与教师和学生有关的诊改要素。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改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应崧教授多次强调,诊改必须强调主体责任。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学生层面的诊改,其主体更主要应当指教师和学生本人。也就是说“我要如何诊改”。

笔者试图以学生的诊改为例,分析一下学生层面如何开展诊改工作。

从实际工作来讲,学生的诊改包含两个方面:学生工作的诊改和学生自身的诊改,其中学生自身的诊改才是“五纵五横”学生层面诊改的重点。

一、学生工作的诊改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工作、团委、学生资助、学生安全等管理部门,还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从切入点来说,学校首先要梳理目标链,落实目标管理。学生工作的各种目标要逐一分解,落实到二级院系和具体人员。要定期监控各种目标的完成情况,例如,监控学生对教学和后勤工作的满意度、学生出勤率、党团员发展数量、身体健康率和生均体育活动时数、心理健康率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次数、运动会参与率、技能大赛参与率、社团活动开展量和学生参与率、创业基地数量、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比例、校广播稿投稿量、校刊投稿量、网络负面报道量,贫困学生数和获资助的各项数据、党员参与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次数和结对学生数、学生打架斗殴次数、学生各种课程的及格率、技能证书的取得率,等等。通过对这些目标的监控,实现过程控制、预警及调整的“小循环”,也结合目标考核实现学生工作质量改进的“大循环”。

要建立健全标准链。学生工作的标准链,其实更多体现在一系列制度上。要实现“工作有标准,办事有流程”,就要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学生守则、三好学生评选标准、辅导员工作条例、学生表彰奖励工作程序、学生军训管理规定、学生活动管理规定、院系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来访人员及学生出入管理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精准扶贫实施办法、共青团组织工作制度、社团管理办法、院系团总支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团委常规工作流程图,等等。这些标准,是衡量学生工作目标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依据。将这些标准、制度、实施办法、工作流程汇编起来,形成学校的标准化文件,如“某学院制度汇编”,然后参照或借鉴ISO9000的《文件控制程序》对这些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之成为标准链建设和管理的一个有效抓手。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项工作。学生工作数量大、种类多,复杂程度甚至大于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学生工作过程留痕,这是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周期性诊断和改进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学生自身的诊改

学生层面的诊改要体现“主体责任”,这个主体就是学生本人,当然,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学生团体。学生团体的诊改应当在“大思政”背景下依托党团和学生管理机构开展,而学生个人开展诊改则可以在辅导员指导下进行。这里介绍一下学生个人的诊改思路。

首先要确定个人目标。每个人的目标应该既有相同点,又有自身特色。辅导员要从“人人出彩、个个成才”的总体目标来帮助学生合理设计个人目标。以我院的实际经验,学生的个人目标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设计。

学生除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标准(1+1+1+N标准,即学业合格最低标准、个人综合素质最低标准+必考技能证书+若干选考技能证书)这一基本目标外(建议按60分计),还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及人生规划制定自己的“个性化”目标,比如综合素养提升目标(建议按20分设计,不封顶),内容有当上三好学生、当上优秀学生干部、当上“三创”标兵等;比如自律目标(建议按10分设计,不封顶),包含不受任何处分,每周锻炼不少于10小时,每周玩游戏时间少于10小时,月开支控制在1500元以内,戒烟,等等;再比如个性化自定目标(建议按10分设计,不封顶),包含入选校园十大歌手(舞者),运动会为班级拿3分,获取某项技能大赛三等奖,加入演讲协会,学会弹吉他,交两个知心朋友,等等。除基础分60分外,各种目标分值上不封顶,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各有侧重。学生可以通过这部分分值评估自己的成绩,确定努力方向,或者调整目标内容。作为学校,只统计学生的自定目标达成率,将其作为某院系学生个性化诊改推进程度的观测值。

关于标准。由于强调“个性化诊改”,学生层面的标准和学校层面不同,学生个人诊改的目标和标准有时可以不用分得太清,有的细化目标其实也就是学生衡量自己努力程度的标准。还有一些标准其实是统一的,是学校规定的,比如三好学生的标准、十佳歌手的评选标准等。所以,基于个人主体的学生层面的诊改,不必过度纠结如何区分目标链和标准链的问题

学校的信息化诊改平台,要保证“一生一空间”,即应当设计有每个学生的个人空间。每个学生都利用该平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录入、反馈,平台则提供分析、预警功能协助学生诊改。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通过平台的汇总信息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的指導和开展大数据分析,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工作的改进。

三、注意事项

第一,学生层面的“诊改”,要特别强调规范与个性的统一,通用的目标标准其实只适用于学生的“合格”。比如毕业标准中的“个人综合素质最低标准”,其实是来自于学生管理部门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里面的各种量化指标,是以“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统一的“一把尺子”,包含诸如考勤分、宿舍卫生分、党团课出勤率分、好人好事加分、班干部加分、三好学生积分、优秀干部加分、大赛获奖加分、广播稿加分、校刊加分,以及各种违纪扣分,等等。这些量化指标的总分可以不设上限,但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化目标留下足够的空间,“个人综合素质最低标准”不宜定得太高,更不宜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第二,学生层面的诊改,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每个学生的基础、爱好、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各有不同,面临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也各有差异,所以准确地“诊”,才能有效地“改”,辅导员要精准把脉,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并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做到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实现“人人出彩,个个成才”这一终极目标。

第三,由于学生层面的诊改包含学生管理和学生自我提升两个方面,所以学生诊改的主体实际上是“双主体”。这一点和一些专家主张的“课程层面的诊改实际上包含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

第四,实际上教师层面的诊改和学生层面的诊改道理是一样的,也包含教师的管理和教师个人发展两个方面,也应当强调个性化的目标,以及“个性化的诊改”,也需要“一师一空间”的信息化平台的支撑。

第五,建议在具体实施中将课程、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各自按照上面的思路“一分为二”来开展诊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一平台”理论架构,也有助于解决学校在开展诊改时的一些诸如“课堂质量到底属于哪个层面”“教师诊改是不是就是教师管理的诊改”之类的困惑与纠结。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层面标准目标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