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鸿
1978 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自此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开始增多。尤其是 2013 年以来,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和实践,我国与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更是日益频繁、日益广泛、日益深化。在国际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谋求新的发展成果和地位,就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做了广泛的实践,各高校、职业学校积极主动与国外学校开展合作项目,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合作项目数量增长快,但缺少精品项目;合作涉及面虽广,但缺乏相应特色;虽已尝试合作办学,但层次较浅,质量有待提高;等等。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广西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深入挖掘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政府层面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制定相关“绿色政策”支持各职业学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疏通职业学校与国际上学校的沟通交流渠道,为职业学校落实相关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管理政策,有效协调、管理相关工作,促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既保障职业学校的利益,又确保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在政府的支持、保障下,要想使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还在职业学校本身。首先,职业学校要正视“国际化”这一趋势,主动形成国际化发展视野。如何正视这一形势?职业学校要加快自身专业结构改革,积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民族特色、民族产业等,开设形式多样的特色专业。广西拥有丰饶的自然物产,如茉莉花、荔枝、芒果等,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类产业往往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是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因此职业学校可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这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够获得充足的原材料和天然的实训场地,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职业学校还应有品牌意识,着力将特色专业打造成本校的品牌专业,提升自身的专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国际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国外学校前来合作。
除了打造特色品牌专业,职业学校还应推动课程设计的国际化。所谓课程国际化,就是要突破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中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课程模式。在国外的职业学校中,技能训练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人文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课程,职业学校要全面改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既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又要重视外国优秀文化、技术的吸纳,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思维、创新能力强劲的学生。
应对国际化,职业学校还要培养国际化的教师团队。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过强并具有国际化教育视野的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有力保障。职业学校在与国外学校合作过程中,要邀请国外专家到校培训教师,甚至聘请国外专家到校担任顾问,以确保能够及时为本校教师答疑解惑。同时,职业学校还应该积极“走出去”,分批次组织本校教师到合作学校跟岗学习,实地了解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生产技术,以促进本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国际适应能力。
如今,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既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又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因此,我区的职业学校更应着力探索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推动自身深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的改革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仪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