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8-30 07:36余慧平裴东红白旭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多发性球囊椎体

余慧平,朱 强,孙 甫,裴东红,白旭东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骨科,陕西 榆林 718000;2.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曾有数据显示,全球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近年以每年20%的速度逐渐上升[1]。目前,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主要采取保守和手术治疗,但有病例资料显示,保守治疗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差,故找寻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脊柱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也被多项研究所证实,其中PVP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MMA)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3];而PKP是在PVP 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通过C形臂X射线机透视指引下,经椎弓根外途径向椎体置管,插入骨扩张器(球囊)帮助椎体恢复的技术[4],但关于该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尚未明确[5]。本文探讨PVP与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上治疗脊柱骨折的治疗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或CT检查证实存在脊柱骨折;②均为多发性和骨质疏松性;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原发性肝肾功能障碍者;②除脊柱骨折外存在其他骨折或骨性疾病者;③存在恶性肿瘤者;④存在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者;⑤临床病例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男40例,女28例,年龄52~78岁[(58.26±3.62)岁],病程1~26 d[(6.54±1.02)d],68例患者共146个椎体进行治疗,其中两节椎体骨折58例,三节椎体骨折10例,其中骨质疏松轻度24例、中度32例、重度1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骨折椎体数目及骨质疏松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准备,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予PVP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予PKP治疗。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X射线或CT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并实行俯卧位,采取C臂机透视辅助定位骨折节段,且在骨折椎体椎弓根点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麻醉成功后,用上海凯立泰公司生产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包,通过C臂机辅助进行穿刺针部位的确定,并于椎体体前中1/3交界处停止刺入。用5 ml 注射器从穿刺针刺入椎体,将骨水泥同时注入于伤椎两侧的椎弓根,C臂机辅助下见骨水泥浸润至伤椎后缘或向伤椎外渗漏就停止推注。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插入内芯,拔出穿刺针。观察组麻醉成功后采用上海凯立泰公司生产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包、KMC 球囊扩张器、KMC 球囊及扩张压力泵,自穿刺针的内腔放置导引针,在导引针引导下放置工作套管,C臂X射线机透视下在椎体前1/3~2/3范围内将球囊进行放入后进行加压扩充,压力为 150~250 Psi,透视下当椎体高度满意时停止加压,取出球囊,调配骨水泥至黏稠状,分次低压注射,术后保持卧位8~12 h。随后处理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随访6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31日。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和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6]评定,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标准[7]分为治愈(患者相关骨折椎体及其功能和形态均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患者骨折椎体基本愈合,椎体外观及形态较前明显改善)和未愈(患者骨折椎体未愈合,局部疼痛等情况均无明显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数+好转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与治疗费用均少于观察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2.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天、3月和6月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分)

a与术前比较,P<0.05;b与术后1d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754,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对于多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而言,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卧床休息及止痛药物使用等保守治疗,但均无法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和解决根本问题[8]。故手术治疗逐渐成为多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为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9]。

本研究显示,采用PVP和PKP治疗的多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疼痛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另一方面,本研究数据还表明,采用PVP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时间较PKP患者少,住院费用前者更低,但两者在治疗临床有效率比较上无差异,符合既往研究结果[10]。结合以往临床研究[11]可知,PVP和PK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用微创治疗手段,均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性小以及术后恢复快和心肺创伤小等特点。在操作过程中,PVP手术方式原理是通过往受伤椎体内注入一定量的骨水泥,加强其椎体的生物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进行发生骨折和对其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另一方面,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聚合时可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灼烧神经末梢和骨水泥带来的毒性,进而达到了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的临床作用。但分析其操作过程可知,PVP术中、在骨水泥的拉丝期需要以较高的压力注入才能到达椎体的微骨折部位,这样可加大骨水泥的渗漏、肺栓塞以及神经受压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PKP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将球囊打入骨折椎体中并进行扩充,一次起到支撑椎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扩充的球囊可以再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空腔的压力促使球囊外壁充分挤压椎体,以此辅助空腔周围的微骨折得以牢固嵌插且可对潜在的微小骨缝进行封闭[13]。与此同时,因为椎体内球囊空腔的形成,注入骨水泥时可以通过较小的压力在较高的黏稠度情况下进行,进一步减少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而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PKP治疗的患者其术后骨水泥是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VP治疗者,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4]。但对于PVP术后出现相应并发症患者而言,予以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出院。

综上所述,PVP和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相类似,其中PVP患者所用时间和住院费用较少,但PKP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较低,由此可见,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PKP手术方案更适用多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

猜你喜欢
多发性球囊椎体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