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英 刘胜连
龙岩市第三医院综合科 福建龙岩 364000
焦虑症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属于慢性障碍,病情一般表现为加重、稳定不变、缓解三种类型,具有眉头紧锁、坐立不安、皮肤苍白、面积扭曲等外貌特征。若不加干预,则患者症状可持续三年以上,甚至出现丧失现实感、自杀等观念。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焦虑症患者出现[1]。通过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症困扰者最多为老年人。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下,空巢老人数量众多,人际关系紧张,为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研究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护理干预对其睡眠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63 例为研究对象,符合老年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2]。依据随机分配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1 例)、观察组(32 例)。其中,常规组男性14 例,女性17 例;年龄范围58-67 岁,平均(62.4±3.7)岁;病程平均(2.7±0.6)年。观察组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年龄范围55-69 岁,平均(61.8±3.4)岁;病程平均(3.1±0.9)年。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悉,已签署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
纳入标准: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中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患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冠心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引发的继发性焦虑;(2)伴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强迫症、抑郁症者排除;(3)催眠镇定药物及抗焦虑药物戒断反应引起的焦虑症者排除。
常规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含普通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为患者营造优质睡眠环境,确保病房安静卫生。
观察组:予以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广泛性焦虑症相关内容,包含焦虑症发病过程及后续治疗措施,指导患者正确认知广泛性焦虑症,叮嘱其定期检查,保持良好心态[3];(2)一般护理:保证病房清洁,营造家庭感降低患者住院焦虑,保证病房柔和光线及清新空气,建议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护理患者参与医院组织的病友会,调整饮食结构;(3)睡眠护理:告知患者保证自身睡眠可消除疲劳,稳定平衡神经系统。睡前不饮用咖啡、浓茶等饮料,不看刺激性电影。晚餐不宜过饱,少食不易消化或油煎味厚的事物,在入睡前半个小时打开门窗,确保空气流通;(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入院的烦闷焦虑心情,倾听患者新生,引导患者讲述自身想法,合理将心中的烦闷情绪宣泄出来。通过对患者资料的了解,针对性与患者交谈,降低患者失落、恐慌等情绪。传授患者经验,邀请治疗好的患者为住院患者树立榜样。
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共9 个自评与5 个他评,总分21 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采取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JNDEX)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选取日常生活、活动、健康及总体精神评定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患者PSQI 护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QL-JNDEX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患者QOL 护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使得老人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众多老年人经常为某些事情担心、困扰,产生广泛性焦虑症[4-5]。老年广泛性焦虑症通常表现为不明原由的恐惧感产生,社会交往中患者具有极度不安感,严重者难以忍受正常社交,具有连续性神经紧张、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脏负荷增大等临床症状,且患者普遍存在较低的睡眠质量,加重焦虑情绪,影响整体生活质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应当辅助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可跟踪患者全过程治疗,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其消极情绪,并且有助于患者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及生活习惯,间接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对于缓解焦虑症具有间接推动效果[6]。本次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QL-JNDEX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在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综上,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睡眠质量,生活方面可改善患者活动、健康、日常生活、总体精神等情况,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