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琳 张翠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手术疗法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手术治疗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由于其属于应激操作,为避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非常重要[1]。本文以接收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4 例为对象,对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情况做归纳如下。
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选对象年龄均>25 岁,对此次研究的开展均知晓同意。排除伴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成2组。在对比组(n=42)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7~70岁,均龄(46.5±2.3)岁。在研究组(n=42)患者中,男29 例,女13 例;年龄28~71 岁,均龄(47.3±2.4)岁。对比对选对象的临床资料(P >0.05)。
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健康宣教,术前疏导,心理干预;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①术前:对患者评估检查,结合其认知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包括注意事项、手术流程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保证其心理与生理均与手术标本相符后再开展手术治疗,从而能使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②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应马上告知医师,并对应对措施予以制定。器械传递时尽量做到快速、轻柔,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工作;将保暖工作做好,防止术后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③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24 小时监测,待接解除其危险状态后恢复正常监测。患者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创伤运动,并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遵照医嘱予以抗生素治疗,能对感染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定期对切口敷料进行更换,然而更换敷料时应对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查看其是否伴有脓性分泌物、出血和红肿等情况,如果伴有上述情况,应及早进行相应检查,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应对措施予以制定。另外,不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或拍背,警惕肺部感染的发生;将引流管固定妥善,对引流液的性质与量进行观察。
选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2],量表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等,100 分为总分,评定标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标准评分为>82 分、85 至60 分和<60 分。
观察分析对比组与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情况,以及二者的并发症率。
数据处理用SPSS23.0 软件,组间术后恢复效果评定用t检验,组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评定用卡方检验。P <0.05指对比有差异。
对比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时间均长于研究组(P <0.05),见表1。
表1:对比术后恢复效果(±s,d)
表1:对比术后恢复效果(±s,d)
组别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对比组(n=42)3.63±0.99 9.63±0.57研究组(n=42)1.23±0.52 7.01±0.40 t 13.909 24.384 P 0.001 0.001
对比组并发症率为14.29%,高于研究组的2.38%(P <0.05),见表2。
表2:对比并发症率[n(%)]
表3:对比护理满意率[n(%)]
对比组护理满意率为80.95%,低于研究组的95.24%,差异大(P <0.05),见表3。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创操作,虽然术式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因缺乏对手术治疗的认知,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引发不良后果发生,影响临床效果[3-4]。另外,部分患者因受术后应激影响,易引发术后并发症发生,影响预后。基于此,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在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及早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配合非常重要[5]。
手术室护理属于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此护理措施的开展是以质量保证和整体护理、循证医学和持续改进等为基础,对“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贯彻落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推动作用[6-7]。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归纳分析得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开展,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其原因是,行手术治疗前,通过和患者积极主动沟通交流,对其情绪特点、心理特点与具体情况的全面掌握,便于对相应应对措施的合理制定[8]。另外,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便于患者对手术流程的全面张蔚,改善患者负性心态,树立信心,能更好地确保患者术后恢复与手术的开展。通过对患者情况与手术进程的密切观察,并于术后及时对患者开展各项护理服务,能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进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总之,对行手术治疗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