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探讨

2019-08-30 03:13黄婉虹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氯吡格雷

黄婉虹

厦门大学附第一医院药学部 福建厦门 361003

前言:

不稳定性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患者症状以胸部不适为主,部分患者伴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症状[1]。休息后,病情可暂时缓解。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是减轻病情、改善预后、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关键[2]。阿司匹林为临床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药物之一,用于抗血小板,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有研究指出,联合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疾病,效果更佳[3]。本文于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机选取50 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法,观察了用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25)性别:男/女=16/9,年龄(50.33±5.79)岁,病程(4.00±0.98)年。对照组(n=25)性别:男/女=15/10,年龄(51.03±6.30)岁,病程(4.05±1.00)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已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2)无药物使用禁忌症。(3)自愿参与研究。(4)分组方式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100mg po qd。

观察组联合给予氯吡格雷治疗,70mg po qd,餐后用药。

两组均连续用药14d(2 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 <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性指标与心功能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CRP(2.7±0.1)mg/L、IL-6(8.9±0.8)μg/L、LVEF(48.0±1.2)%、心功能(1.3±0.3)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炎性指标与心功能对比

2.2 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效率9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2.3 患者预后对比

表3:患者预后对比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1.4±0.1)次/周、1年内再入院率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死亡率高,患者痛苦大的特点,患者均伴有血管内损伤,炎性反应严重[2]。实验室检查时,通常可见CRP 以及IL-6 等炎性指标异常升高。此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同样伴有心功能下降,患者心功能分级较高,LVEF 指标异常降低[5]。发病并确诊后,及时给予患者各类药物治疗,是减轻病情的关键。

临床研究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体中,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广泛参与,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物的一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使患者的心肌供血与供氧量得到改善,使病情得以减轻,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预后[6]。大量学者指出,长期给予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口服,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如药物剂量过高,极易导致副反应增加[7]。因此,严格控制药物剂量较为重要。为评估阿司匹林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于治疗后,对患者的炎性指标、心功能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给予患者该药物治疗疾病后,患者CRP(6.3±0.1)mg/L、IL-6(15.3±0.9)μg/L、LVEF(38.9±2.5)%、心功能(2.7±0.1)级,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炎性反应有所减轻,心功能有所改善。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心绞痛发作(3.2±0.6)次/周、1年内再入院率36%。提示患者有效率有待提升,预后有待改善。

为进一步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本院将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到了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氯吡格雷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一种,药物经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后,能够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促使糖蛋白复合物活化,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此外,该药物的应用,同样可对血小板活化扩增的过程进行阻断,延缓不稳定性心绞痛进展,降低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目前,临床提倡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方式,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本院对两种药物进行了联合应用,在减轻炎性反应、增强心功能、改善预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发现,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疾病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RP(2.7±0.1)mg/L、IL-6(8.9±0.8)μg/L、LVEF(48.0±1.2)%、心功能(1.3±0.3)级,与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患者炎性反应进一步减轻,心功能进一步增强。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心绞痛发作(1.4±0.1)次/周、1年内再入院率4%,与未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者相比,患者有效率更高,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再入院率显著降低,优势显著(P <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阿司匹林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出血为主,出血区域常见于牙龈、消化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出血、粒细胞减少等为主。上述不良反应中,粒细胞减少最为罕见,发生率为0.04%左右。为评估两种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本文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 >0.05,提示药物应用安全性较强。

综上所述,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够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预防再次入院。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