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伟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关。在该病的治疗中,止血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术中视野有限,很容易引发患者的出血的潜在风险,进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治疗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了80 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分析了钛夹在肠镜下用于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于2016年0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 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40 例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患者的年龄在20~68 岁,平均年龄(48.64±3.58)岁;研究组40 例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16 例,患者的年龄在21~67 岁,平均年龄(47.59±4.61)岁;所有患者在各项一般资料中均无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 >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给予患者云南白药进行治疗,于餐后半小时口服50mg,3 次/d,共持续服用两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钛夹进行治疗:①肠镜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排除患者手术禁忌症。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由肛门置入肠镜,仔细观察患者肠腔中具体情况,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使用旋镜在肠腔中调整肠镜的走向,扩大治疗视野,找到病灶部位并进行切除;②钛夹治疗:切除病灶之后,置入钛夹进行出血预防,安装好钛夹之后推出钛夹,收紧钩钉,确保钛夹能够完全打开。随后对患者病灶部位的旋转夹子施压,获得良好的效果之后收紧断离钛夹。最后插入喷洒导管,在病灶部位喷洒0.9%氯化钠,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与患者的病情选择放置一枚以上的钛夹。
两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出血率。
以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 值和χ2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一周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术后一周出血率对比[n(%)]
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消化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出血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的该病,现阶段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2]。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保守药物治疗与肠镜下钛夹治疗,而保守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因此,肠镜下钛夹治疗被广泛应用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肠镜治疗能够促使医师充分了解患者肠腔中的实际情况,获得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同时,在进行肠镜治疗时,还能够自主调整病灶与肠镜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彻底切除病灶组织。而钛夹属于一种由铁丝制成的V 字形夹,为便于使用,钛夹的内侧通常没有沟槽且表明经过特殊处理,其主要是采用机械夹紧的血管与附件组织的方式,起到阻断血流的效果,以此来预防出血的症状[3]。由于广基息肉、间质瘤以及平滑肌瘤等在进行电切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穿孔与出血的情况,进而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使用钛夹夹闭患者黏膜缺损的部位,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穿孔、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钛夹治疗还能够应用在息肉摘除术与消化道血管性出血的止血当中,以此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且其对于溃疡的愈合与修复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再次出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钛夹进行治疗后,患者在止血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显著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0.05);且术后一周时间内,研究组患者再次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药物治疗,肠镜下钛夹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止血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再次出血率,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