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布置作文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怎么写,再来说说作文的批阅,很多人只觉得这只是一个纠正错别字,疏通语句的过程。我却觉得这不仅仅是批阅作文,而是在批阅人。
关键词:作文;写什么;怎么写
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作文我就头痛,不知写什么,怎么写。那时候唯一的长处是照着报纸抄。后来有一刚分配的师范生来教我们语文,布置作文前,先读了“拣洋芋”的一篇范文,说的是农业社种洋芋时几个老奶奶拣洋芋,切洋芋的事,只是这其中队长发现有些洋芋的芽口全被削了,经调查是一“地主婆”干的,在破坏农业生产,由此得出“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不过这篇范文在那时听来耳目一新,作文也能这样写。
也就是從那时起,我们写作文不再依赖报纸,知道身边有事可写,写起来也有话说。虽然有时被老师删去好多,也改得面目全非,但从那时便迷恋上了语文。
后来做了教师,也教着语文。二十多年前和学生谈起我的那位老师,并说了拣洋芋的事,也要学生写一篇这样的随堂作文,因为都是农村孩子,太熟悉这样的生活了,三十分钟不到大都能完成,有反映劳动快乐的,也有体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还有写劳动技巧的,记得有位学生从拣洋芋联想到挖洋芋的愉快场景,最佳的一篇从拣洋芋想到了社会选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我的看法是,布置作文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农村学生,起点都比较低,作文先从生活开始,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去回忆,去思考,从中引发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定位。从我的教学生涯来说,总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也会成为学生将来发展的基础。
我布置作文很少采用命题的方式,常常是根据作文主题先“乱侃”一通,再由此生发出作文主题,由学生自命题。记得有次我给学生说的是刚做教师那阵儿的事,常常从水泥厂经过,也常常看到几个捡煤渣的小女孩,脏兮兮的,而又说说闹闹的情景。我只是客观的阐述了一个故事,没有生发主题,而让学生自己思考,再以主题选择生活内容,组材选材。学生作文大都写得不错,以学生辍学,重男轻女,义务教育为议论立足点的多一些,那时正是普九验收的关键期。记得其中的一篇《捡媒渣的老奶奶》情文并茂写得很好。那时学校处理垃圾的地方,常有几个给学生陪读的老奶奶在捡煤渣。我也问了那个学生,拾煤渣的老奶奶中就有他的奶奶。
真正的好作文,那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虚假的东西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更谈不到灵魂的升华。
知道了写什么,就要解决怎么写。巧说为妙这是好办法,但有时笨拙的语言也不失为一种技巧。我有时候就一个简单的意思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语言精妙,有的学生语言拙朴,有的学生语言诙谐,很少雷同。由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虽然我没有对这些做法做过评估,但我相信日久天长,一定会起作用。当然,文章的架构,各种修辞的运用等等,都很重要,需要一点一滴慢慢渗透,每次作文注重一个方面即可,面面俱到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还应明白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成人的思维被许许多多的规矩约束着,定格在一定的框架内,回忆的是昨天,看到的是今天,而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没有框架,你很难辨别他们的思维基点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这也体现在学生作文的主题是多元化的,不一定要按照你预定的主题去写。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多给他们创新的机会,‘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发展的方向。
再来说说作文的批阅,很多人只觉得这只是一个纠正错别字,疏通语句的过程。我却觉得这不仅仅是批阅作文,而是在批阅人。记得有年学校搞作文竞赛,有个全级第一名的学生,竞赛作文我只给了六十分,因为他写的是有个同学想要复读机,而家里很穷,自己的父亲又卧病在床,他去问同学的父亲为什么不给自家孩子买复读机,还讲了一大通法律知识,并说父母有义务满足孩子学习生活用品等等,并且言辞很过激。我想每个语文老师都不会给这样的作文打高分吧。
在一篇学生作文里,老师的评语是很重要的,因为评语并不局限于作文本身,在人格的塑造上也起很大作用。曾经有个学生,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就是做任何事虎头蛇尾,缺少一种坚持劲儿,又好大喜功,得不到表扬的事往往半途而废,恰巧他写了一篇《贵在坚持》的作文,我借机将他的错不留情面的指出来,一下子戳疼了他的要害。作文本发下去后我走进教室,发现他伏在桌上流泪,我问怎么了,他头也没抬,同桌指了指作文本,我才明白,他在闹情绪呢!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那是你的昨天,我要的是你的明天。下一篇作文交来时,夹着纸条,不仅承认自己错了,并说以后一定坚持做好每件事。其实在以后的表现中我也看到了,他真的变了。教师的评语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那是一种引导,一种启迪,更是一种力量。
那时学校要求每学期作文十篇,全批全改,一班七十左右的学生,那就是七百篇左右。我尽可能每本作文详批六篇,因为学生希望我尽可能多的指出不足,表扬优点,也喜欢我的评语。给困难的学生一点鼓励,给优秀的学生一个方向,给陷入生活困境的学生一分安慰……也记得有个学生请了一周假,那周恰好有一篇作文,她回校后交来作文,当时忙我也没问原因,看到作文才知道: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又是走读生,十多里山路,又住得偏僻,早上五点奶奶陪她到山顶等过往的学生,再一同去学校,晚上又在山顶等她回来,特别是冬季。后来奶奶病了,她说路上她不怕,再不要奶奶陪她,并学着自己做饭,照顾奶奶,直到奶奶去世。她这篇作文并没按我的要求写,她的标题是《别走,奶奶》,看完这篇作文我想了好多,如果一个学生有如此的孝心,如此的感恩心,那他的未来已经成功了一半,而我加的批语很简单:“你有如此孝心,其情感人,天可怜之。努力吧,你的人生一定会赢!”
教了三十多年书,总觉得做教师要“投入”,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教学生写文章,倒不如说教学生学做人,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完整人格的零部件。作文教学很难,但如果明白了作文的本质,作文教学也就不难了。
作者简介:
赵国民,一级教师,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