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早期教育市场上,幼儿美术.英语、跆拳道等兴趣班热闹红火;还有些早教机构宣传说,让孩子早一点进行某些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强化这些特长,面对一轮轮的宣传轰炸,家长应擦亮双眼,学会科学对待和甄别。
对幼儿的教育
不能操之过急
幼兒在什么年龄段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学习什么,在教育上应该做些什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说得很清楚了,广大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和其他幼儿教育从业人员都应该以这个文件为指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学育儿,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童年快乐。
孩子一般意义上的兴趣在幼儿园是能够满足的,不需要专门开设兴趣班。至于英语、跆拳道、珠心算、国学等不是幼儿这个年龄段该学的内容,我们不主张开展这些方面的兴趣班。个别孩子在艺术上有特殊兴趣和需要,幼儿园教育又无法提供,也可以通过社会机构得到满足。但前提是,这些社会机构必须真正是专业的,对孩子和学习内容要有科学的研究。
我的孙子出生10个月多一点就能走路,拦也拦不住,骨骼发育到了这个水平。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告诫我,别让他走得太多,但已经尝到了行走乐趣和好处的孩子是很不愿意坐下或被人抱的。于是,一场关于“走”和“抱”、“坐”的较量也就延续了一段时间。
人的有些能力、官能是需要适度保护的,超越了规律就要承担后果。对幼儿的教育要根据幼儿的成熟状态,不能操之过急。专项训练对处于人生发展初期的幼儿来说是极不适合的。
幼儿的身体和心智还没有达到需要专项训练的程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最合理的途径。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自然的法则,逾越这个法则,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身体动作是如此,心智发展也是如此。
提前教育对幼儿有损害,对幼儿的童年也是浪费。一项幼儿并不具备充分学习条件的内容,需要幼儿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而到了具备条件学习的年龄,很快就可以掌握。也许成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对幼儿多多少少都有些价值,这是注重了绝对价值。但幼儿教育还要判断相对价值,要判断教育付出的代价,要判断哪些内容更适合3-6岁的孩子学习,哪些内容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超前的学习一定不具有相对价值。
心理学测试结果不能盲目用于教育
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教育所要追求的是让各种智能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使长者更长、短者变长。我们不能做违背多元智能本意的事,不能做提前教育的急先锋,提前教育的教训l是深刻的。我们要借鉴心理科学的优秀成果,但不能追随危及幼儿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伪科学。
测试也许是心理测量学关注的重要手段,但不一定是教育研究的灵丹妙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反对成人中心、随心施教,我们主张要了解幼儿、以学定教。所谓商业化的能力测试,是赢利性的判断幼儿能力发展状况的活动。我想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幼儿不需要接受这种测试,这种测试是在非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进行的,不一定能作为教育的依据。此外,如果由于特殊需要,一定要对儿童进行这种测试的话,一定要由真正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因为这是极其专业化的工作。测试的结果不宜无限放大、随意解释,更不能盲目地用于教育。
想当然地潜能开发会扭曲幼儿心灵
当前,一些高收费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大都打着潜能开发的旗号,而这些潜能开发大多与提前教育或定向教育有关。把幼儿的潜能当作可以开发的对象,这种理解本身是不合适的。所谓潜能,就是尚未展现的、有可能显现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逐步展现出来的,展现的核心力量来自内部,但需要适宜的外在环境。外在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内在能力的展现。幼儿潜能不是无穷无尽的,是受制于规律的,也不是由教育者的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幼儿自身的可能性决定的。儿童的潜能服从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想当然地野蛮开发,最终只能使幼儿心灵受到扭曲。
幼儿教育不能超越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幼儿要有所期待,这就是要给幼儿展现潜在能力的机会,但这种期待要合理,不能搞野蛮开发,不能从成人的期待出发搞定向培养,不能破坏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否则幼儿就不可能有幸福的童年。
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幼儿的学习是启蒙性、奠基性的学习,幼儿的不同发展领域之间是存在关联的,如果不是忽视了某些领域的发展,所谓的特长也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满足幼儿进一步的兴趣和特殊的兴趣,但不必给幼儿确定人为的“特长”和训练方案,更不必为所谓的特长而牺牲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