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重视提高,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检出率明显提高,经常不吃早饭、缺乏锻炼、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胸痛、巩膜发黄、恶心呕吐、上腹痛,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往应用的开腹手术虽然可达到有效清除结石的效果,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出血量大,患者耐受性不佳。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提高,再加上腹腔镜技术发展,传统开腹手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被临床广泛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本次研究中,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从医院2017年6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磁共振胰胆道造影确诊病情;可耐受开腹手术;无肝胆器官、十二指肠、胃手术治疗史。排除标准:合并胆管狭窄与肝内胆管狭窄;合并严重胰腺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咦腺炎、严重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者。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22~64(43.0±4.6)岁,病程为6~17(11.2±2.3)个月,胆总管直径为0.7~2.0(1.2±0.2)cm;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24~63(42.9±4.4)岁,病程为6-18(11.1±2.0)个月,胆总管直径为0.8~2.2(1.3±0.2)cm。对比统计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实施全麻联合气管插管麻醉,在右肋缘下位置做斜切口,切除胆囊,探查胆管并彻底取净结石,经胆管造影检查无结石后,置T管引流。
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于气管插管全麻下,维持人工气腹压力14mmHg,经3孔或4孔法进行手术操作。在剑突下囊三角区进行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分离,超声刀离断胆囊动脉,但不能将胆囊管切断,仅在胆总管位置用可吸收夹夹闭,并做牵引处理,防止胆囊中小结石落入胆管。在肝总管与胆总管交汇无血管位置,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做长为1cm手术切口,经剑突下做穿刺孔,并经胆道镜经胆总管切口置入探查,用网篮将胆总管中结石彻底取出。结石取出后,导尿管冲洗胆总管,并再次实施弹道镜查看是否存在结石残留,加压注入生理盐水,检查有无渗漏,最后做胆囊切除,手术结束。
术后处理:术后3-4周经T管造影,明确胆总管是否顺畅,若T管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无结石,且管道顺畅,才可将T管拔除。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具体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包括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胆漏、切口感染、疼痛。
1.4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利用SPSS20.0软件工具,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1两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均彻底清除,术后3~4周经T管造影无残余结石,结石清除率100.0%。对照组并发症28例,分别为胆漏7例、切口感染12例、疼痛9例,观察组并发症4例,分别为胆漏1例、切口感染2例、疼痛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少于对照组(58.33%)(x2=27.00,P<0.05)。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胆道结石结石,而且多并发胆道感染,胆道梗阻后会导致细菌繁殖、扩散,甚至导致其他脏器并发不同程度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明显增加。采用合理手术方法,可清除结石,促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开腹手术虽然手术效果显著,留置T管可减少术后胆漏并发症,但手术创伤大,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尤其是用于治疗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随着微创技术普及应用,腹腔镜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检查可保证术野清晰,明确胆管结石直径大小、数量以及具体部位,还可明确有无其他合并症状,发挥微创手术治疗治疗,减轻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短,真正体现微创这一理念。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时间少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促患者术后恢复快,而且对患者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小。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应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