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9-08-29 07:57丛康林李西灿常小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考研研究生心理

□丛康林 李西灿 董 超 常小燕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已不再是求学的终极目标,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研究生人才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近年来,我国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教育部数据显示,从2007~2018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从128万上升至238万,增幅超过85%,而录取率仅从28%增至34%[2],考研结果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专业、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把握新形势下研究生备考的关键因素,理清考研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找出各因素对考研结果的综合影响,对于正确引导考研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研究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情况,本文依托于山东农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以测绘工程专业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4月间面向2014级(大四)、2015级(大三)和2016级(大二)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状态、考研动机、备考情况和心理因素4个方面展开,共计40项调查内容。

之所以调查覆盖大二至大四三个年级,是因为大四考研录取已经结束,反馈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备考全过程;大三正值备考的关键阶段,反馈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备考状态;大二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已逐步成形,对考研和就业已产生初步想法,对于研究考研心理有很大帮助。整个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80%,涵盖了本专业学生的全体,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一)学生状态。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各年级绝大部分学生有考研意向,低年级不确定考研的比例高于高年级;女生考研的比例高于男生,省内生源考研比率略高于省外生源,城市生源考研比率略高于农村生源。

表1 考研学生状态基本信息调查统计表(%)

(二)考研动机调查分析。考研动机从学生主观情感(内因)和外部环境(外因)两方面展开调查。如表2所示。

表2 考研内因(%)

(三)备考情况调查分析。

1.考研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如表3、表4所示。

表3 备考期间精神状态(%)

表4 影响考研结果的因素(%)

在考研心理因素方面,超过60%的学生在备考期间偶尔焦虑,约15%的学生经常焦虑,大四比大三的情况更为严重,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学校关注和疏导。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毅力和自我约束力最重要,复习方法其次,自信心排在第三位,而学校方面的引导对考研结果并未起到太大作用。学生反映,考研相当于再一次高考,以自我主动备考为主,是对自己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一次综合素质考验。

三、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综合结论。

(一)目的明确。大学生对考研的青睐,从根本上是学习动力激发的结果,这种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对自我发展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客观环境所产生的外在压力。总体上超过了七成的学生有考研意向,从学生的备考时间、报考院校、学科选择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考研有明确的目的性,部分低年级学生对考研持观望态度,需要校方给予科学指导和引导。

(二)动力持久。学生考研的主要动力是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历,主要目的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做准备,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并且,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读研的梦想,没有因途中能找到好的工作而轻易放弃,表明学生有一定的长远目光,这样的毅力和眼界值得肯定。

(三)院校选择。学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方面多集中在名牌院校,比就读的本科院校层次有所提高,表明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培养质量和院校品牌,但报考有集中扎堆现象,对成功率有影响。

(四)心理状态。学生考研期间的心理状态值得学校关注,在漫长枯燥的备考复习阶段,学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心理问题长期积累若得不到有效疏通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四、保障考研质量的建议

(一)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学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考研结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教学效果。

(二)部门协调合作,适时正确引导。学校方面,改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备考环境和后勤保障服务;院系方面,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对考研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在整个大学期间,做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形势,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性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对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落实行动目标,以便在面临考研与就业问题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三)保证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备考。考研复习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在修课程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复习。同时,考研是一个漫长而综合的过程,需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加强自我约束力,按计划开展复习工作,保证考研质量。

(四)关注学生状态,加强心理疏导。考研阶段比较漫长,备考期间学生的情绪必然出现波动,学生面临来自环境以及自身的压力,很多学生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排解压力,会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其考研成绩,更容易产生精神的上疾病。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考研学生的关注,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做实创新创业,提高综合素质。本科教育一方面直接输送国家建设人才,另一方面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生源。因此,在做好本科常规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做实创新创业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的更高层次人才。避免学校沦为考研基地,避免出现只会应试,缺乏创新的高分低能研究生。

五、结语

考研导向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诸多有利的方面:第一,有效提高就业率,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校友层次;第二,提高学生学历和自身能力,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就业质量;第三,学生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利于营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新形势下,考研已然成为学生的一项重要选择,事实上也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学生的考研积极性很高,且动机理性、目标明确,同时考研功利性强、备考规划不明晰、综合素质不强的缺点也比较突出。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必须正视考研学生的合理诉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考研成功率,向国家输送合格的研究生人才。

猜你喜欢
考研研究生心理
我的考研故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