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六面透玉肌
——论紫砂作品“六方竹韵”的制作感触

2019-08-29 09:48张建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竹韵竹叶紫砂壶

张建明

江南地区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自两晋衣冠南渡之后,无比绚烂的文化之光就不曾熄灭,宜兴地处江南,吴越交界,文气兴盛,在这里诞生了享誉中外的紫砂陶艺,宜兴的紫砂壶天然的便带有江南特有的文化特点,以独特的工艺及审美,同浩瀚的中华文化相结合,历史上数次孕育了紫砂艺术发展的高潮。各种紫砂造型层出不穷,有着千姿万态的美称,而说到紫砂壶的造型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曼生十八式”,乾隆中后期到道光年间,一个叫陈鸿寿,字子恭的人,在钱塘刻字,和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共八人都是浙江杭州人,被称为“西泠八家”。陈鸿寿在溧阳做县令时和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文人紫砂的概念及至当今都始终在发挥着影响力。

紫砂壶原本只是人们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日常用器,但随着文人的参与,才逐渐衍变成了集实用和观赏于一身的工艺美术品。所以历代的紫砂名家能手,都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带有浓郁的人文气质,因为倘若紫砂不具备这种特征,那就会倒退回一件普普通通的器物,其附加在紫砂之上的种种光彩也会因此褪去。随着近现代整个社会义务教育的深化普及,老一派的文人阶层逐渐淡去,但他们遗留下来的对紫砂的影响却远未消退。相反,随着当下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让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匮乏,崇尚复古和传统的各种民间手工艺术迎来了复兴,紫砂就是其中最为璀璨耀眼的明星之一。

紫砂作品“六方竹韵”即是以这种传统文人雅器的角度,尝试创作而成的一件作品。在这把壶上,首先可以看到一个十分秀气的外观,袖珍小壶自古便是文人的案头好,精致、小巧、玲珑,有着一般紫砂壶所没有的趣味性。在这件作品上,可以看到六个光滑素润的面,平壶底,块面间的转折越靠近壶口越显得模糊,无肩设计让圆形的壶口周围形成一片平滑的空间,就在这一片空间内,嵌盖表面的竹叶装饰延伸到了壶面,贴塑的竹叶散发着翠嫩的活力,在整个壶面营造出一片生动的空间,这一的空间塑造就如同国画构图中经常会用到的刻意留白,只不过在这件作品上,通过对壶面转折的巧妙过渡,通过方圆之间的变化,让这种留空显得自然而然,搭配秀气的壶身外观,散发出典雅的人文景观。

在历史上,宋元明清都有大量的方器存在,甚至一度还有过“一方顶十圆”的说法,这说明在紫砂工艺制作上,方器的制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往往难以尝试,更不要说在单纯的“方”上面再添加足够的意蕴内涵,这就很考验一个创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创功底。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松竹梅等等的植物造型,一直都被赋予了各自独特的内涵,作为紫砂诞生的故乡,同竹子的缘分可以说与生俱来,毗邻竹海,历来就少不了以竹为题的紫砂创作,竹流、竹钮、竹把还有装饰用的竹叶,几乎成了文人茶器的标志,竹的挺拔秀丽、潇洒多姿亦成就了这类茶器清雅无双的美名。正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紫砂壶上竹的作用,在于陶冶性灵,让人刚朗清爽,看过之后,如同沐浴青衫,无比畅快。

作品“六方竹韵”正是秉承了这一宗旨,在一件袖珍小壶上,去除掉任何多余的雕饰,仅余方圆变化的自身轮廓,空有竹,竹有空。添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正是这样,清秀典雅,不多不少。

紫砂壶艺尚雅,是一门高雅的民间手工艺术,它可以化身为一个中华特有的符号,秉承着自古以来的人文意境,在自然天地之中,占据一份独有的位置。紫砂作品“六方竹韵”正是以这样的理念塑造出了一份小小的空间,用天地间的自然之气,以一种平和有趣的方式,坦呈在世人眼前,评判一件作品是否具备吸引力,首先就要看其是否用“心”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表达,才有接受。

猜你喜欢
竹韵竹叶紫砂壶
蜀南竹海竹韵天下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竹韵自在祥瑞赋,自然风物显风华——紫砂壶“祥竹”创作谈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Outpatient telephonic transitional car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es survival in cirrhotic patients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转过心里的那道弯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