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期待健康红利

2019-08-29 08:33张永胜
银潮 2019年8期
关键词:医护上门网约

文>>>本刊记者 张永胜

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份试点。江苏省确定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南京市秦淮区、昆山市、海安市、东台市作为省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市、县(市、区)。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为省级试点单位。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如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护理服务。

手指一点,护士上门

据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网约护士”的医院之一。该院护理部主任顾则娟介绍,自2016年开始,该院在血透、脑卒中、糖尿病、肿瘤等病区开展了“网约护士”上门服务。

该院普外科造口师姚翠是最早的“网约护士”之一。她介绍,医院专门开发了“居家造口护理”APP,有300余名病人常年在线,他们基本是从省人民医院出院后需要后续护理的人。“许多肠癌病人手术后,要在肚子上造个瘘排便,造口护理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护理服务,稍有不慎就会感染,家属很难完成。”姚翠说,“我现在和患者之间相处得像家人一样,他们都蛮信任我的,也喜欢这样的护理方式,只是遗憾费用不能走医保。”

“我父亲因脑出血瘫痪在床,平时饮食、翻身等简单护理,我们能做;但常规检查,尤其是换尿管,不得不去医院,半个月一次,每次父亲受罪,我和家人也累。”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闵杰对记者说。2018年10月,他从新闻中获悉“网约护士”,就下载了“医护到家”APP,每次老人需要换尿管时就预约护士上门。“的确省心,虽然收费高,但能让父亲不遭罪,一家人也不跟着受累,能接受。”

“我母亲回家前先后住了4家医院,如果没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真不敢让她出院。”家住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的王女士谈及“网约护士”,感慨颇多。她母亲73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一年前因中风失去自理能力。“医院床位不允许长期住,只能经常转院。”王女士说,“今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陈护士说医院有‘网约护士’上门服务,我就参与了。现在,母亲在家接受专业护理,非常省心。”

“国家队”出现将改变行业标准

“其实‘网约护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前几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民营医院就推出这项服务了。互联网医护服务APP很多,别说是护士,就是医生,只要个人愿意,都可以申请注册。现在从国家层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等于‘国家队’出现了,我相信可以纠正一些网络医护平台的违规乱象。”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亚夫说。

记者分别用苹果和安卓手机里的应用市场,输入“护士上门”关键词,搜索出“医护到家”“金牌护士”“滴滴护士”等近 20款 APP,其提供的服务涵盖打针、输液、采血、换药、导尿、鼻饲、新生儿护理等十多个项目。

“在国家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之前,这些医护平台是存有医疗风险的。”南京鼓楼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翁文杰说。他告诉记者,有个护士在其同学介绍下注册了某平台的“网约护士”,第一次接单就把她吓住了,因为需要上门为患者注射的药必须在主治医师监护下才能进行。该护士怕出意外,跟平台说风险性太大,不能接。平台回复她会派别的护士去。

“2016年我就在‘金牌护士’注册了,是想利用公休时间接单兼职。”某三甲医院护士张萍(化名)说。她介绍,“金牌护士”客单价在200元左右,与护士采用分成模式,护士分成75%。“就费用而言,南京和北上广一线城市相比算低的,相较于常规医院的收费,一线城市‘网约护士’的溢价空间高达十几倍。”比如,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医护平台,仅上门打针一项,单次服务时间不超过30分钟,打折优惠后的收费为158元/次,该费用还不包括患者需要注射的药品及相关耗材。如果预约的是晚间服务,还需要加收加班费。若要通过平台为晚期癌症等疾病的终末期患者预约上门“安宁照护”,单次收费2500—3000元。这也是一些护士即便本职工作劳累,也愿意在平台注册接单的原因。“不过现在不行了,医管部门明令:个人接单涉嫌非法执业。”张萍说。

“护士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和保洁人员上门提供保洁服务有着天壤之别。‘网约护士’服务的是人的生命,因此它不能是‘快餐式’服务。‘网约护士’确实有刚需群体,确保其安全性和专业性非常重要。”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江伟说。她举例,比如吸痰这个看似简单的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却存在着病人出现呼吸骤停、心率增快等各种并发症风险,一般只有ICU或急诊护士才能胜任。

《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医疗机构须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这就意味着没有获得相关资质认证的网约护士类APP并不符合方案的服务主体要求。”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尽管方案允许试点医疗机构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但如果网约护士类APP没有与相关医疗机构签约合作而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就违反了行政管理规定。

“互联网+护理服务”涉及到资质、收费、相关责任、风险防控、支撑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核心关键词是“安全”。首先是护士安全,目前护士群体主要为女性,上门服务时,一旦发生医患纠纷,人身安全易受到威胁。二是医疗安全,病人在家里接受服务,一旦发生意外,仅凭护士的能力很难抢救。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类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试点医疗机构要为护士配备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较高风险的服务行为可全程追踪。同时,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

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多位受访医生及护士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开始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工作的深度融合,一定能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未来,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家享受到多元化护理服务。

但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对患者而言,护理费用是“痛点”。闵杰说:“以前为父亲预约的‘网络护士’是网络医护平台派送的,费用高,没得选,只能接受。现在转向‘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的公立医院,护理费用还是偏高。”81岁的吴爷爷因脑梗偏瘫,需定期输液,每次去医院乘车、排队,耗时、疲惫。护士上门服务后的确省事,“但价格有点贵,如果能进医保就好了。”他说。

对护士来说,参与愿望不强。“谈不上反对和抵触,就是不想参与。”护士小宋说,“我们本身的工作强度已经很大,天天三班倒,如果接单去上门护理,那么等于全年无休。尤其是夜晚,或者节假日接到派单,更不想去。”

对网络医护平台来说,规定门槛过高。《中国社会报》记者隋羽博在采访“金牌护士”创办人李峻时,李峻坦言:《方案》似乎过于“严苛”,如规定开展试点的机构不仅须具备相关资质,机构所派出的注册护士须至少具备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他说:“对于企业而言,该规定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与5年资历的普通门诊护士相比,在急诊或是ICU任职2年的护士足以胜任这项工作。”

对社区医院来说,资质是硬伤。“‘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后一旦在社区(街道)医院层面铺开,很难落到实处。”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社区医院副主任医师祁明超分析,且不谈预约平台的建设和各种安全设备的投入资金,注册护士的资质就是个大问题。社区医院护士本来就不多,达到《方案》规定标准的护士更是凤毛麟角,人手不足、机制僵化,社区医院目前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

猜你喜欢
医护上门网约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歌颂抗疫医护
外卖与快递
网约工困局
“网约工”身份困扰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