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2019-08-28 02:51:08陆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循证阻塞性依从性

陆玲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同时受到环境雾霾、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1]。截止目前, 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仍未发现特效药, 只能缓解症状。相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循证护理作为新兴护理,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 各3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干净, 指导患者保证睡眠充足, 此外对患者的饮食加以指导[3]。

1.2.2 护理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循证护理[4], 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确定护理问题。将本科室中副主管设为护理总负责人, 再设立1名监督者, 其余护师和护士为小组成员。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有效的评估, 结合主治医生的诊疗计划,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②咳嗽、咳痰患者的护理。将病房中的温度、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宜范围内, 切忌环境过热、过干;当患者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时, 可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护理人员及时指导患者排痰, 将深呼吸的方法告知患者;护理人员可遵医嘱采用拔火罐、中药雾化、耳穴贴压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拔火罐主要穴位为定喘、风门、肺俞、大椎等;耳穴贴压则主要集中在肺、气管、神门等穴位[5]。③胸闷、气短患者的护理。如患者出现严重喘息、气短情况, 可遵医嘱进行吸氧。鼓励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锻炼方法主要有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 缩唇呼吸训练具体方法为将嘴唇缩成吹笛状再吹气, 呼气、吸气比例为2∶1, 每天练习100次为佳[6]。④乏力、纳呆患者的护理。督促患者进行身体锻炼, 从而提高身体机能, 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也可为患者实施穴位贴敷, 主要穴位为关元、神阙、气海;也可进行艾灸治疗, 则主要穴位为足三里、中脘等。⑤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并不是十分掌握,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叮嘱家属在患者训练时期,多给予鼓励, 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同时将呼吸训练的成功案例告知患者, 通过一对一宣讲、发放手册等方式, 使患者认识到呼吸训练依从性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方法, 既定时间内举办知识讲座, 也可以设立热线咨询平台, 细心地将疾病与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 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训练依从性。呼吸训练依从性判定标准:患者完全依照训练计划执行为依从性好;患者必须在护理人员监督下完成呼吸训练为依从性一般;患者难以完成或无法完成呼吸训练为不依从。依从性=(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分别于护理前后使用肺功能测量仪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测量两项指标,即 FEV1 和 FEV1/FVC[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训练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好14例、依从性一般12例、不依从9例,呼吸训练依从性为74.29%(26/35);护理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好27例、依从性一般7例、不依从1例, 呼吸训练依从性为97.14%(34/35);护理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 护理前, 两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护理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EV1(L) FEV1/FVC(%)对照组 35 护理前 1.0±0.4 61.2±7.2护理后 1.5±0.3 63.4±7.7护理组 35 护理前 1.0±0.3 61.0±7.3护理后 2.2±0.7a 72.4±8.6a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慢性疾病, 截止目前, 所有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法阻止患者肺功能的下降, 患者常常反复出现咳嗽、呼吸道感染, 严重时可发展成心、肺功能衰竭,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相关研究表明[9], 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肺功能水平,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模式, 是一种以遵循证据为核心的护理方法, 以业内研究进展与临床经验为参照, 能够循证分析患者所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仅仅只能起到重视疾病治疗的作用, 此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 不能时刻照顾到患者, 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情况也无法监督,很多患者的意志力不坚定, 一旦失去了医护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就会松懈, 从而大大降低了治疗依从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护理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 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而循证护理的实施对患者的病情做了详细的评估, 通过健康宣教, 使患者了解到自身疾病, 并相信通过治疗可以得到改善病情, 甚至能够治愈疾病, 患者能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尊重及关爱, 由此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的开展, 并遵照医嘱进行呼吸训练。

综上所述,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可有效提高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 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循证阻塞性依从性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