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08-28 02:51:00吴海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咪定丙泊酚美托

吴海滨

就行全麻手术的患者而言, 手术过程中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是否良好, 直接影响着手术顺利与否及其预后情况, 所以麻醉药物及其方式的选择非常关键。右美托咪定作为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通过对脑和脊髓α2肾脏腺能受体发生作用, 进而实现对交感神经的抑制、抗焦虑以及镇痛等效果, 相比于其他药物, 其不仅麻醉诱导好, 而且具有良好的麻醉维持作用[1]。本研究以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中30例患者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方式, 以期探讨其麻醉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62 岁 , 平均年龄 (35.3±9.6)岁 ;手术时间 51~214 min, 平均手术时间(89.2±22.3)min。本研究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 得到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参照麻醉分级(ASA)标准, 均属于Ⅰ或Ⅱ级;精神、神经系统正常, 对本次药物均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排除心肝肺障碍者、严重肥胖者、代谢性疾病者、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房室传导阻滞和病窦综合征患者。将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1.2 方法 术前麻醉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对于麻醉需要掌握的指标进行询问评估。将手术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操作过程告知患者,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术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 具体操作如下: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 0.8 μg/kg,持续15 min静脉泵注给药。通过靶控注射泵CP800TC注入丙泊酚, 实施靶控输注, 首次给药后让初始浓度为1.5 μg/ml,保持1 min后再增加0.5 g/kg浓度, 并按照这一梯度逐渐增加血液药物浓度。与此同时还应通过靶控注射泵给予瑞芬太尼,血浆药物靶浓度为5 ng/ml, 然后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 保持1 min后, 进行气管插管的建立, 行频率为10~15次/min、潮气量8~10 ml/kg的机械通气。行静脉输注, 术中麻醉维持以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罗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根据患者麻醉深度和手术刺激强度适当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 缝合伤口后停药, 当患者彻底清醒后拔管。两组患者均选择丙泊酚-瑞芬太尼开展麻醉诱导。所有麻醉均由同一组麻醉医生完成。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4个不同的时间点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脑电双频指数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心率对比 麻醉前, 两组患者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 观察组患者心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平均动脉压对比 麻醉前,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脑电双频脑电双频指数对比 麻醉前, 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观察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心率对比(±s, 次/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心率对比(±s, 次/min)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麻醉诱导期 手术期 清醒期观察组 30 76.1±8.1a 60.4±5.2b 64.3±4.8b 70.2±7.2b对照组 30 77.2±8.4 75.5±6.2 70.7±8.2 80.4±8.5 t 0.516 10.221 3.689 5.015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平均动脉压对比(±s, mm Hg)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平均动脉压对比(±s, mm Hg)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麻醉诱导期 手术期 清醒期观察组 30 98.6±10.3a 88.9±8.6b 76.3±4.4b 86.5±6.5b对照组 30 97.8±11.8 96.1±10.2 89.2±7.9 99.6±12.8 t 0.280 2.956 7.814 4.998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脑电双频指数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脑电双频指数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麻醉诱导期 手术期 清醒期观察组 30 88.1±4.2a 71.9±4.9b 48.7±6.2b 88.6±3.1b对照组 30 87.0±4.4 79.8±4.6 58.3±6.9 86.1±4.2 t 0.990 6.438 5.668 2.623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广泛普及, 麻醉药物的选择以及安全性成了现今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当患者全麻到相应深度后, 会暂时失去痛感、反应能力以及思想意识, 从而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减少了麻醉风险, 确保了预后质量[2-4]。

右美托咪定属于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对肾上腺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可实现对交感神经的抑制, 从而不仅能镇静镇痛, 而且具有良好的催眠以及抗焦虑的效果, 且对呼吸没有显著的影响[2]。现今麻醉药物通常选择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合, 不过瑞芬太尼剂量过大的话会引起术后痛觉过敏, 但是丙泊酚在镇痛方面效果明显较弱[5-8]。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给予预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方式, 对照组患和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 结果显示, 麻醉前, 两组心率水平、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清醒期, 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 脑电双频指数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麻醉诱导前对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全麻过程中因气管插管、切皮、拔管时所引起的应激反应, 有效控制患者心率、血压, 同时, 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 且不影响术后患者的清醒。

综上所述, 麻醉诱导前对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显著提升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效果, 可确保患者在麻醉诱导期、手术过程中和拔管时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降低麻醉风险,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咪定丙泊酚美托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43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1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2
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活组织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