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与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对比

2019-08-28 02:50张小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雾化

张小妹

病毒性肺炎指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并向下蔓延导致的肺部炎症, 主要表现出咳嗽、发热、流鼻涕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小儿病毒性肺炎主要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 该药物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物质, 改善免疫功能, 且杀灭病毒作用显著[1]。本研究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与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 旨在探索更佳的治疗方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肺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A组与B组, 各49例。观察组患儿中, 男26例, 女23例;年龄1~4岁, 平均年龄(2.42±0.73)岁。对照组患儿中, 男27例, 女22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45±0.71)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治疗:给予患儿重组人干扰素α-1b(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国药准字S10950053)肌内注射, ≥1岁的患儿20 μg/次, <1岁的患儿10 μg/次, 1次/d。B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给予患儿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 3 μg/次, 2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周, 每次治疗结束后均对患儿体征、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喘憋、咳嗽、咽痛等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②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儿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液5 ml, 以4000 r/min的速度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 将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hs-CRP、PCT等炎性指标水平。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 B组患儿发热、喘憋、咳嗽、咽痛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 (1.83±0.54)、(2.45±0.71)、(4.15±1.17)、(3.26±0.94)d, 均明显短于 A 组的 (2.37±0.68)、(3.12±0.83)、(5.34±1.28)、(4.21±1.0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IL-6、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IL-6、hs-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B组IL-6、hs-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d)

注:与A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发热 喘憋 咳嗽 咽痛B 组 49 1.83±0.54a 2.45±0.71a 4.15±1.17a 3.26±0.94a A 组 49 2.37±0.68 3.12±0.83 5.34±1.28 4.21±1.06 t 4.353 4.294 4.803 4.69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6(μg/L) hs-CRP(mg/L) PCT(ng/ml)B组 49 治疗前 45.83±14.27 25.07±6.48 0.46±0.21治疗后 20.31±7.25ab 7.36±2.01ab 0.14±0.05ab A组 49 治疗前 45.92±15.34 24.91±5.83 0.45±0.23治疗后 25.62±6.36a 12.28±2.69a 0.22±0.09a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复杂, 可能与病毒从鼻咽部侵入气管、支气管至肺部并不断繁殖, 引起免疫损伤, 刺激炎性细胞释放IL-6、hs-CRP等炎性因子有关, 目前主要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 该药物抗病毒谱广, 免疫调节、抗肿瘤效果确切, 可诱导多种抗病毒蛋白, 使细胞活性提高, 有效抑制病毒侵入, 而且该药物还可对不同胞浆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转录及释放, 提高机体免疫力[2]。

目前针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常采用肌内注射和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 不过两种给药方式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相对尚少。肌内注射治疗即通过将药液以注射器为介质注入肌肉组织内, 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该给药方式具有药效快、无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特点, 不过应用于小儿人群存在依从性低的缺点[3]。雾化吸入则是一种利用高速气流, 使药液形成雾状, 经呼吸道吸入,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式, 该治疗方式能够将药物直接通过气道送至肺部,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显著提高, 药物不经过胃肠道、血液循环, 能够有效避免胃肠道及全身不良反应, 且药效迅速, 避免了注射器刺痛, 患儿更容易接受[4]。此外, 采用雾化吸入方式通过湿化气体吸入, 有助于稀释痰液, 促进排痰[5]。

在宋洁[6]研究中发现,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P<0.05), 症状评分也比肌肉注射组低(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 B组患儿发热、喘憋、咳嗽、咽痛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83±0.54)、(2.45±0.71)、(4.15±1.17)、(3.26±0.94)d, 均明显短于 A 组的 (2.37±0.68)、(3.12±0.83)、(5.34±1.28)、(4.21±1.0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促进症状快速改善,印证了上述结论。B组与A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提示两种给药方式安全性均较高。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雾化吸入对于IL-6、hs-CRP、PCT等炎性指标水平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充分体现出雾化吸入给药的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 重组人干扰素α1b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优于采用肌内注射治疗, 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控制炎性指标的水平, 并且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干扰素病毒性雾化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治病毒性感冒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