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平 张艳红 吕小霞
乳腺癌作为我国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患者预后通常较差, 多由于发现较晚导致, 故及时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有利于治疗及改善预后[1]。在乳腺癌筛查中超声检查是首选手段, 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的开展使乳腺病灶的鉴别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2,3]。为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分析对比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展开研究,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80例患者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37.42±8.86)岁;肿块直径3~56 mm, 平均肿块直径(29.71±8.91)m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仪器型号为迈瑞Dc-80、日立二郎神, 探头频率设定为5~12 MHz。常规超声:患者仰卧位并上举双臂将胸部充分显露后检查者触诊患者乳房, 明确肿瘤位置等情况, 然后进行连续扫描, 扫描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并密切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回声等情况。超声弹性成像:开启弹性成像程序, 探头垂直于患者皮肤, 调整肿块于取样框中心, 以实时双幅模式观察显现的灰阶、弹性图, 测算面积比, 压力指数控制在3.0~4.0, 对硬度完成分级, 分级以病灶区颜色为依据。
1.3 观察指标 完成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对前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两种检查均由同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医师完成, 通过3次检查结果平均值来作为诊断结果, 以保障结果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比较 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97个病灶, 包括良性68个和恶性29个。常规超声检出良性病灶58个, 10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诊断出恶性病灶23个, 6个恶性病灶误诊为良性。见表1。
2.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共检出良性病灶65个, 3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恶性病灶28个, 1个恶性病灶误诊为良性。见表2。
2.3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结果比较 常规超声诊断的符合率83.51%(81/97)、特异度85.29%(58/68)、敏感度79.31%(23/29)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的95.88%(93/97)、95.59%(65/68)、96.55%(28/2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比较(n)
表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比较(n)
表3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结果比较(%)
乳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两种类型肿瘤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常会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导致患者病情延误, 降低治疗及预后效果, 如何有效明确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4,5]。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单、重复性强等优势, 广泛应用于临床, 不过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效果尚不理想[6]。
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一种超声技术,其与常规超声成像机理差异明显, 常规超声主要通过借助假设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直线传播来进行成像, 该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例如在介质均匀程度相似时, 其显现出的声像图也会相近, 且位置、亮度等均可影响图像呈现, 容易使图像出现失真情况, 因此诊断准确性可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而降低, 而超声弹性成像则主要通过借助测量探头和压缩组织间的位移分布进行成像, 能够减少各方面的影响[7-10]。本研究结果显示, 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97个病灶, 包括良性68个和恶性29个。常规超声检出良性病灶58个, 10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诊断出恶性病灶23个, 6个恶性病灶误诊为良性。超声弹性成像共检出良性病灶65个, 3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恶性病灶28个, 1个恶性病灶误诊为良性。常规超声诊断的符合率83.51%(81/97)、特异度85.29%(58/68)、敏感度79.31%(23/29)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的95.88%(93/97)、95.59%(65/68)、96.55%(28/2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上优于常规超声, 能够使漏诊、误诊情况有效减少, 提高诊断符合率, 充分体现出超声弹性成像的明显优势,印证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的符合率比常规超声明显更高, 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