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军
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相对于下段结石更为复杂, 尤其梗阻时间较长患者多会伴随炎性息肉形成, 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在应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1-3]。本次研究选取本院7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此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52.26±10.57)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2.24±0.59)年;经腹腹腔镜手术16例, 后腹腔镜手术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 女11例;年龄25~79岁, 平均年龄(53.98±10.3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8±0.61)年;经腹腹腔镜手术15例, 后腹腔镜手术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均行标准腹腔镜(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手术, 术前常规摄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UB)定位片, 留置导尿管, 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全麻)下行标准腹腔镜手术。
1.2.2 观察组 患者均行单孔腹腔镜(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手术,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术前给予气管插管全麻, 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 结合结石位置取手术切口, 切开肌层至腹膜进入腹腔或后腹腔, 置入无菌手套制作的单孔通道, 剪除3~4个手指头套后置入套管(trocar)并固定, 插入摄像头与手术器械, 游离输尿管后分离结石附近输尿管, 腹腔镜直视下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 置入双J管, 缝合输尿管切口, 放置引流, 关闭切口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 对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进行记录, 并对比。
1.3.2 炎性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炎性指标(IL-6)进行评估, 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同手术类型患者,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手术类型患者, 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对照组同手术类型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本组经腹腹腔镜患者, 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本组经腹腹腔镜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治疗后7 d炎性指标对比 治疗后7 d, 观察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手术类型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两组后腹腔镜患者IL-6水平低于本组经腹腹腔镜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经腹腹腔镜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同手术类型比较, bP<0.05
手术类型 例数 手术时间(m i n) 住院时间(d) 血组别 红蛋白下降值(g/L)观察组 经腹腹腔镜 1 5 1 2 8.3 8±2 8.1 7 b 4.1 5±0.2 6 b 1 0.2 4±1.2 5 b后腹腔镜 2 0 1 0 3.2 5±2 1.1 5 ab 3.5 6±0.3 6 ab 8.5 7±1.0 4 ab对照组 经腹腹腔镜 1 6 1 0 2.0 4±1 6.2 7 8.6 5±0.2 6 2 2.5 6±2.3 5后腹腔镜 1 9 7 5.1 9±1 2.0 5 a 7.4 7±0.1 5 a 1 6.4 8±2.4 8 a
表2 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治疗后7 d炎性指标对比(±s, pg/ml)
表2 两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治疗后7 d炎性指标对比(±s, pg/ml)
注:与本组经腹腹腔镜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同手术类型比较, bP<0.05
组别 手术类型 例数 IL-6对照组 经腹腹腔镜 15 128.38±28.17后腹腔镜 20 103.25±21.15a观察组 经腹腹腔镜 16 102.04±16.27b后腹腔镜 19 75.19±12.05ab
本次研究分析了单孔腹腔镜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从单孔与标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得出,观察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与对照组经腹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患者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不同手术方案对于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而单孔腹腔镜基于创口小, 更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本次研究证实,单孔腹腔镜手术更有助于促进炎性因子水平的下降, 且以后腹腔镜手术最为明显。在术后疼痛情况上, 腹腔镜手术更有助于减缓患者的疼痛程度, 此种差异性与单孔腹腔镜所做切口较小存在重要关联[4-6]。以上充分证实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整体效果更为理想, 且病症改善明显, 术后恢复较快。出现以上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与标准腹腔镜手术相比, 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更便于控制, 更能促进术后恢复, 单孔所做切口较小, 相应的术后疼痛程度会相对较轻。与经腹腹腔镜手术相比, 后腹腔镜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 但在手术治疗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 证实后腹腔镜手术可在达到同样治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分析其原因在于, 后腹腔镜手术操作对机体的伤害程度较低, 促使患者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恢复, 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等[7-10]。
综上所述, 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 单孔腹腔镜手术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方面更具优势,而与经腹腹腔镜手术对比, 后腹腔镜手术更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