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诊抢救及其改进措施研究

2019-08-28 02:50:50卢梓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危象病程体重

卢梓添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急诊常见病, 多因突然停用降压药、嗜铬细胞瘤发作、寒冷、疲劳、紧张等导致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 极易导致肾、脑、心等脏器受累, 对其脏器血流变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 极易导致患者死亡[1-3]。鉴于此, 本文选定本院急诊接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接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 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研究组中女18例, 男22例;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61.58±5.14)岁;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 (6.15±1.29)年 ;体重 42~80 kg, 平均体重 (61.52±6.16)kg。对照组中女19例, 男21例;年龄49~74岁, 平均年龄(61.76±5.04)岁;病程4~9年, 平均病程(6.27±1.21)年;体重43~79 kg, 平均体重(61.47±5.85)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平均体重(kg)男女对照组 40 21 19 61.76±5.04 6.27±1.21 61.47±5.85研究组 40 22a 18 61.58±5.14a 6.15±1.29a 61.52±6.16a χ2/t 0.050 0.158 0.429 0.037 P>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急诊抢救, 包括扩血管药物治疗、快速降压、吸氧、了解病史、病情观察等常规急诊抢救措施。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改进急诊抢救, 具体措施如下:①全面评估:患者入院后及时转入监护室, 体位以半卧位为主, 进行面罩吸氧, 确保呼吸道通畅, 血压每隔5 min测量1次, 建立静脉通道, 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详细询问患者日常的降压情况、血压升高影响因素、疾病史等, 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安排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体格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等, 对其靶器官受损程度进行全面评估[4-6]。②个性化降压方案:对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 设定的降压目标为<150/90 mm Hg, 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同时口服卡托普利或硝酸甘油。对于合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设定的降压目标为<140/90 mm Hg, 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确保1 h内患者血压可降低20%~25%, 血压降至140/90 mm Hg时, 予以药物口服维持, 血压在24~48 h内降至正常水平[7]。治疗期间,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 确保呼吸道通畅。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 则予以250 ml的20%甘露醇, 静脉滴注。对于出现癫痫的患者, 则予以苯巴比妥钠、地西泮(商品名:安定), 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血压(SBP及DBP)水平变化情况。抢救效果判定标准:①SBP降低幅度≥40 mm Hg, DBP降低幅度≥20 mm Hg为显效。②SBP降低幅度>15 mm Hg且<40 mmHg, DBP降低幅度>7.5 mm Hg且<20 mm Hg为有效。③SBP、DBP水平变化不明显, 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8,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对比 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研究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抢救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 mm Hg)

表3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SBP DBP研究组 40 142.25±11.05a 110.05±6.25a对照组 40 168.25±15.61 129.62±10.31 t 8.5980 10.2660 P 0.0000 0.0000

3 讨论

高血压危象具有病情凶险、病情发展快、起病急骤等特点, 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0]。临床特征以神经系统异常、视力障碍、精神异常、剧烈头痛等为主,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极为重要[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进急诊抢救在高血压危象治疗中的有效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改进急诊抢救优化了急诊抢救流程, 入室之后及时、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 重视吸氧在高血压危象抢救中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具体合并症等基础情况, 进行针对性治疗, 静脉滴注降压药物, 由于高血压危象患者病情猛、急等, 口服降压效果一般, 不利于控制病情。②改进急诊抢救的降压目标是首先将患者血压控制至稳定状态, 而后逐渐平稳降低血压水平, 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个性化的特点, 极大地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避免血压剧增损伤机体靶器官,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死亡率[13-15]。

综上所述, 高血压危象患者采用改进急诊抢救, 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调节、降低患者血压, 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信赖并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危象病程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研究进展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探查体会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